这次来聊聊《浪浪山小妖怪》。

《浪浪山小妖怪》改编自被誉为国内“爱死机”的《中国奇谭》第一季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

短片《小妖怪的夏天》惊艳之处在于:1.他给《西游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妖精的视角。小时候齐天大圣的神通广大,七十二变筋斗云,武艺高强救师傅已经深深的刻印在大众的脑海里。可是被打死的妖精呢,那些龙套呢,他们是否都是邪恶的?是否有内在的自我?借着这层唯度《小妖怪的夏天》给到了这宏观叙事中未完成的部分:聚焦于这些背景板之上。小时候向往英雄,长大了才明白世间一切,不过浮云。2.《小妖怪的夏天》引入现代性的职场关系,苦命打工人哀嚎压榨,想要跳槽却不愿被新东家接收。制箭擦锅kpi考核,个体在规训中挣扎,自我与集体的背道,简单明了的成为了照亮人生活的镜子,某种体系制度下的缩影。

...
《小妖怪的夏天》剧照

《浪浪山小妖怪》在短片的基础上延伸了现实主义的共鸣,同时更侧重人物心境。渴望出人头地的小猪妖,上了贼船的癞蛤蟆,内向的猩猩,话唠的黄鼠狼。在《浪浪山小妖怪》中,我们可以看到角色为了共同的信念从0到1的迈步,化缘、除妖、享受名声带来的好处、谎言揭穿后的苦楚、为了善良为了自我而战的勇气。如此拟人化的形象像是一个刚出社会的愣头青,面对辽阔世界的理想主义宣言,被现实狠狠泼了一盆冷水,迷失了方向埋头苦干。

影片的结尾也正是如此,改变不了的事情,做得再多,也回归了虚无的本质。和尚依旧西行,黄眉怪依旧成为81难的一环,唯一改变的是小妖精们化为了动物,唯一改变的是人们对于小妖精们的看法。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名垂千史还是默默无闻?

...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之于长片体量,现实主义的共鸣并没有本质加强,反而成为了抛给观众的梗,成为了束缚。信念,话唠,口吃,内向,油嘴滑舌。我们可以看到在出彩的人物出场后影片的节奏变得疲惫,除妖化缘享用名利。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角色羁绊的串联,顺利,但又不符合草根的定位。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影片的重心由个体内在的自我变为了冒险主义的主线。主线内容的更迭造就了影片的割裂,制作组用热血作为引子,用英雄主义作为魔法,来唤醒观众的眼泪。

很燃很好,但然后呢?

影片现实主义的消解也让人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困境,仿佛没有最后一战,人物弧光不会显现。制作组其实在影片中已经“逆反了”一次人设,在假师徒四人从o-1的道路中,安排了猪妖训练众人的片段。以一种强因果的方式推进角色身份的转变,由自我变向了虚假的名利,这是生硬的。平凡的角色应该是在逆境中苦苦扎根,不丧失本心,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做到了。

...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回归影片,即使抨击了再多,为了商业化做出的再多妥协,单就看最后决战,《浪浪山的小妖怪》是成功的。近年动画电影除了《大圣归来》外做到的最极致的英雄主义结尾,与《大圣归来》注定的西天取经不同,小妖怪们在明知道自己修为会消散,改变不了自身结局的情况下依旧挺身而出,去守护自己心中的存知

这是给了生活还在迷茫的人一条选择的道路,守护自己内心的底线。

明媚的色彩,是影片的第一感觉,山水画式的作画方式增添了几分大气也流露几分秀气。绿树蓝天,迸发出一丝天真乐观也引导着观众走向哀伤结局的失落,谁人不想翻越浪浪山?

...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这份英雄主义弥补了消散的现实主义,将影片转化为理想的浪漫的,又与现实共生相伴的勇气。

草根四人组的合体是令人振奋的,即使人物转变再生硬,但与强敌对抗的这场戏,是好看的。

猪妖未曾想过有一天会面对比大王洞里的大王更加厉害百倍的人物。蛤蟆逃离了大王洞面对广阔的天,也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亲自反抗自己梦想体制的生活。黄鼠狼曾经招摇撞骗,未曾想过自己口中无所不能的自己成真。猩猩被大王洞杀了全家,没有直面生活的勇气力量,未曾想过有一天会面对撼天杀气,成为自己名字都叫不利索的齐天大圣。

...
《浪浪山小妖怪》剧照

有些像读海子的诗,忧郁悲伤,绝望与迷茫。我只想砍柴喂马周游世界,我只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人生如逆旅,起点卑微又如何,他们被人所铭记,又何尝不是存在的证明。

蜉蝣亦可撼大树!

无名亦是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