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集裡,本來想要與那須田徹底一刀兩斷的鳴海,被那須田關于年上女與年下男交往屬于“投資”的理論說服,與其交往。
然而在帶“男朋友”與家人聚餐時,面對弟弟的诘問,鳴海意識到任何想按照自己意願過活的大齡女性,無論做什麼永遠都會被指責這一事實。
沒結婚會被認為是娘家的負擔,有了年輕男友,周圍人指責她老牛吃嫩草,家人還當衆替男方擔心說她可能生不出孩子;工作了指責沒有照顧好家庭,照顧好家庭會被說不夠獨立;兒子盡孝隻需要找個太太生下孫子就可以了,女兒盡孝就應當辭職全權照料父母。至于父母走後,女兒沒有錢沒有工作究竟該怎麼活,沒有人關心,沒有人考慮。
說實話,鳴海的這些困境,無論在日本還是其他國家,在當下都是無解的。
所以即使鳴海感激那須田為她仗義執言,察覺到自己和那須田在一起很安心,也依然選擇了分手。因為所有問題并非是找一個男人就能解決的。既然她選擇了和姑媽一樣走上這條路,就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路途再崎岖,也隻能她一個人走,遇到再大困難,也隻能她獨自戰勝。
結尾我認為是個開放式的結局,鳴海的确向那須田說了分手,那賀須聽完後雖然驚訝但卻笑了,依然像個跟屁蟲一樣跟着鳴海,和之前對她的追逐沒有區别。我覺得這段處理的挺好的,不是簡單粗暴的女人要有自我就必須孤獨終生,也不是庸俗的“從此在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鳴海和那須田兩人間有愛肯定是有愛的,鳴海的目标是想要一個人活着,一個人死去,那須田的目标則是幫助鳴海一個人好好活着,一個人體面的死去,兩人真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基于男女欲望的那種愛情,所以也許他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依然會是有距離,也很難被定義的搭檔。
畢竟社會發展到今天,直面體面的孤獨死,也應該直面伴侶和家庭形式的多樣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