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要看《狂人皮埃羅》,是因為前幾天随機到好久沒聽的YMO的《Mad Pierrot》。我:聽了這麼多次,應該去看看這部片了吧…其實之前有嘗試看戈達爾的《精疲力盡》,可是看了幾次都看不進去(*沒有緣分的證據),然後就沒有對導演的其他作品有進一步的了解了。
我第一遍看《狂人皮埃羅》的時候,對于劇情會有“需要忍受”的感覺:明明是很緊張的逃亡,可是兩人思毫不在乎的态度讓這一切看起來,就好像隻不過是去度假一般。他們的生命,在電影裡就好像輕飄飄的羽毛,風往哪邊吹,他們就往哪飄…有些時候,他們也會偏離“理所當然”的趨勢,和觀衆賭氣:安娜說他會沿直線一直開下去,下一秒汽車就沖進海裡,激起一道彩虹。好像,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隻要我想的話,我可以随時陷入到自找的困境中去尋找存在的意義。

...
水花和飄動的蛋糕裙!

瑪格麗宛如小鹿斑比,在林間歡快地奔跑,葉隙灑下的點點陽光落在她的身上,樹蔭是流動的輕紗。她不停地追問皮埃羅:我的生命線是如此短淺,我該怎麼辦?她早已不期盼愛情能帶來安穩,既然如此,那先活着吧,活到死去為止。而皮埃羅的回答也很有趣,他不在乎她的生命線,他隻在乎她的臀線。既然如此,那就趁生命還是如此的鮮豔美麗,盡情享受當下吧。
另一段我喜歡的鏡頭是,皮埃羅開着拖拉機緩緩駛過鄉間,瑪格麗在木闆上站起來,往前走幾步又坐下了。這裡的瑪格麗就好像踩着浮木在水面上行走一樣,她的雙臂劃開了花海。還有瑪格麗用剪子剪開屏幕的鏡頭,我覺得周星馳的電影裡也會用到這樣的鏡頭,看起來有幽默感。(這裡的配樂卻是嚴肅緊張的,更有趣了。)
瑪格麗和皮埃羅之間的“嚴肅對話”也反應了兩個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觀:瑪格麗貼近自然,享受當下,皮埃羅則喜歡抽象的東西,過于理性。瑪格麗曾在車上抱怨,生活不如書中那樣有秩序,皮埃羅說,這就是生活。皮埃羅可以忍受這些接二連三的意外,甚至有時候好像還樂在其中:慷慨地揮霍自己的生命是活着的一大意義。(這些事情可以成為他寫作的素材。)同時他也有自己的原則,去面對這些混亂,我相信在他的原則裡,時刻忠于自己應該是很重要的一條。
雖然兩個人之間是互相利用的,但同時他們也是相愛的。雖然我不知道此刻你平靜的外表下,思想是如何的波濤洶湧,不知道你是否真的有一個走私軍火的表兄,也不知道你是否真的會對你的老婆心生愧疚,但你是我當下的一部分,我允許這些“混亂”介入到我的生命裡。
挂在天空的月亮雖然是同一個,但是每天看到的月亮是不同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