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一個我珍藏了許多年的動畫片,5年前看過一次被深深震撼,之後每隔幾個月我都會找出來看一遍。每次重複看都有種大夢初醒的感受,更加深刻的感受,所以我想把這種傑出的作品分享到網上,讓更多網友看到。 這個動畫片在Youtube的播放量截至今天大約5000萬次。動畫描繪了一隻碌碌無為的小老鼠,她一直在追求幸福,可從來沒有真正幸福過的一生。整個社會都要求她必須要幸福快樂。物質主義給小老鼠們洗腦,隻要你購物,喝快樂水,追名逐利就能幸福。我常常想,是誰規定了,必須得每天都感覺開心?是物質主義嗎?整個動畫隻有4分鐘,非常精煉,且藝術性很強,來自導演Steve Cutts:

...

影片開始,小老鼠們都擠在陰暗潮濕的地鐵站裡,每一列車都駛向目的地Nowhere,意味着大家都趕着去某個地方上班,到底去哪裡是無所謂的。

...

地鐵站上面就是一個大型購物廣場,所有的霓虹燈标語都在暗示,你買我的産品,你就能感到快樂,就能成功。例如“Be the best”運動鞋,"Be the real you"香水,“You need this”,“Just buy it”,“Just buy stuff"," Buy now suckers(現在就買吧 傻子們)”,或者更直接 "Happiness"牌漢堡,"Happiness"牌汽車,這些營銷好像都在重複一句準則,那就是“你隻有消費了,你才會變成最好的最棒的,變成一個開心的人”!這些營銷話術好熟悉,我好像在現實生活中都聽過!我在想,一個人的價值,一定要依靠外部的物質來定義嗎?

...

除了滿屏幕的物質主義洗腦,有一雙鞋子的廣告說的很直白“Get to work quicker”。這些小老鼠們的生活好像隻有兩件事,消費和工作。雖然所有标志都要大家開心,為什麼每個小老鼠都神情緊張,完全感覺不到幸福呢?

主角小老鼠在一系列買買買,搶購折扣商品,開好車,喝快樂水,快樂酒之後,陷入了抑郁和低落的情緒中。這種轉變是可以預見的,在生物學上。我一直覺得很諷刺的就是,現在很多網友把可口可樂和奶茶叫做“快樂水”。“快樂水”從生物學上來說确實會帶來及其短暫的一瞬間快樂,因為大量的糖,可以急速提高血糖水平,讓身體短時間内,輕易地産生大量多巴胺,接着大腦為了保持自然的平衡,會産生長時間的抑郁和低落情緒。在我看來,喝快樂水的過程和吸毒類似的。更不用說高血糖峰值,帶來的潛在糖尿病風險。最終小老鼠決定去藥方磕點藥!

...

整個動畫片最後一幕就是成千上萬的小老鼠被夾在辦公室裡工作,每次看我都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為了一份光鮮靓麗,收入舒适的工作,像一直小老鼠一樣,被拴在電腦上,沒有自由。

看完這個動畫片,我常常思考,為什麼快樂幸福變成了一個需要努力達到的目标?人不斷地通過消費來追逐虛僞的幸福快樂,其實是在填補一個空虛的内心。我認為,真正純粹的幸福快樂不是一個我們需要辛苦追逐,或者通過消費産品才能得到的,它來自我們每個人的内心。

我不想浪費這短暫而寶貴的一生,被消費主義洗腦或苦苦地追逐虛假的幸福。如果一個人想通過物質金錢财富來達到幸福,恐怕很難找到真正的幸福,最終會在多巴胺一次次被快速刺激和失衡後的低落情緒中反反複複而浪費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