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這部電影足可稱為近年來的神作,因為它突破了任何一種叙事方式。《瞬息全宇宙》開啟了一種用當下語境的怪誕和荒唐來表達現代人真實生活質感的大門,它的表達方式具有鑿開每個人生活黑洞的尖利。不過正因為荒誕、惡搞和無厘頭的外衣,這又是一部十分容易被錯認為搞笑片的電影,實際上它的内核既堅硬又苦澀。但是請容許我十分不充分的表達一句:在我們的生活呼嘯地來到現在這個時間點的情況下,沒有什麼比荒誕更有力的表達了。我認為這會是一部被曆史銘記的電影,它将是一個啟動而不是結束,越來越多的人将重新認識到荒誕文學和藝術的巨大表現力,我等待着,等待着被時間證明其價值的那一刻。

基于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我嘗試用我柳絮一樣無力的語言和蔓草一樣雜亂的邏輯,從一個可能的角度,來梳理出一個相對清晰易懂的邏輯,或許可以幫助到更多人理解這部偉大電影的一點點不凡之處。

失敗母題

《媽的》其實講的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就是成年人的失敗。從香港和丈夫一起私奔到美國的伊芙琳,并沒有開始什麼美好人生,他們盤下了一間倒閉的自動投币洗衣店,經過夫妻兩将近二十年的經營,洗衣店終于再次面臨倒閉。電影一開始,觀衆就進入昏暗、淩亂、忙碌、眩暈的場景。伊芙林無法完整處理任何一件事,她總是做這件事又被那件事打斷,做那件事又插進來新的事,她無法停止,似有怪力推搡,但奇怪的是伊芙林雖然焦頭爛額,但看起來她早已甘之如饴。

當阿爾法星球的韋蒙找到伊芙林,和盤托出伊芙林是拯救宇宙危機的命定女神,伊芙林不可置信,一口否認。但是阿爾法韋恩卻說他看得清清楚楚。正因為伊芙琳什麼都做不好,在平行宇宙的上千個伊芙林中,沒有哪一個像這個伊芙林,完不成任何一個目标,實現不了任何一個夢想,她是活得最差勁的一個。

接下來電影的叙事做了一個神轉折。阿爾法星球确定伊芙林是救世主的原因,正在于她的失敗。每一次失敗,伊芙琳會分裂出另一個成功的伊芙琳。大部分人隻分裂出幾個人生,但是伊芙琳因為失敗太多,她分裂出了無數不同的人生。所以理論上來說,伊芙琳通過“宇宙跳躍”(所謂宇宙跳躍就是做一次生理不适的行為可以瞬間獲得平行宇宙中另一個自己的技能)可以切換的人設有無數個,那麼她具備的個人技能其實可以遠遠超過其他人。阿爾法韋恩說:“正因為你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你無所不能。”阿爾法韋蒙選中伊芙琳的原因,說到底,還是因為她能打,她可以上身的伊芙琳有無數個。

面對千變萬化的大惡魔喬布.土巴卡,隻有同樣千變萬化的伊芙琳才能與之抗衡。這是阿爾法韋恩的邏輯。也是電影第一部分交代的邏輯,但是看過電影的人都知道,這個邏輯最後沒有成立。因為這個邏輯本質上沒有跳脫出成功學的說辭。隻是把概念從成功換成了失敗,如果有這麼個比賽的話,伊芙琳實際上是失敗界的總冠軍。

但我特别喜歡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神邏輯,它其實反映出我們每一個人在面臨失敗時的巨大無力感。現代人的失敗或許無關生死存亡的大事,它或許是人際關系失敗、溝通協調失敗、項目決策失敗、求職晉升失敗、求愛交歡失敗、财務自由失敗、子女教育失敗、追求夢想失敗,再小點甚至搶菜團購失敗。我們的失敗是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反複經曆和不斷積累的失敗,是一種于無聲處反複被摩擦到的痛。比較尴尬的是,我們不能拿這些失敗作為自己曆經磨難的證據,它們如此的微不足道而又顯而易見,我們常常不知道該拿那些失敗怎麼辦。哭笑不得其實就是很多人在面臨失敗時無所适從的一種搖擺者心态,一種既不屬于極度悲慘又沒那麼容易潇灑一笑的不穩定狀态。我們承受的苦難在他人眼中微不足道,然而我們的痛苦并沒有少到足夠不痛。這個神邏輯所表達的其實是現代人一種無力喊痛,又真實痛着的被抑制狀态。當你準備大哭一場的時候,韋蒙說,不,你的失敗具有重生的意義;當你準備好大笑的時候,報稅員說,你的稅單一塌糊塗要面臨财産被沒收的風險。這個時候韋蒙和報稅員具有我們内心兩種聲音的立體環繞式效果,成功還是失敗,樂觀還是悲觀,選擇笑還是哭,哪一面我們都做不到絕對忠誠,我們隻能像狗一樣被拖過來、拽過去,夾在尴尬的位置。哭笑不得。

在這部電影裡,為了達到叙事的主線清晰,失敗是有具體象征符号的,這個符号就是貫穿全篇的圓圈圖案。圍繞這個主視覺,依次展開的是母親伊芙琳、女兒喬伊、父親韋蒙面對失敗不同的處理方式。

...
洗衣店的圓形滾筒

...
一家人躲避在一個辦公室裡的圓形裝飾物

...
報稅員腦門上的圓形圖章

稅單上的圓形圓圈......還有圓形餅幹.....懶得截了......這部電影細節瘋狂多,但是每一處都有交代,這就是一部好電影的誠意,從不糊弄觀衆。

母親這條線,圓圈圖案是伊芙琳在家中發現的由韋蒙所貼的谷歌眼,影片開頭,伊芙琳憤恨地剝下所有的谷歌眼,代表着她對當下自身狀态的無所察覺和逃避狀态。她在一地雞毛的情況下仍然要為父親慶生,向父親展示虛假的成功。直到阿爾法韋蒙找上門,伊芙琳才驚覺原來失敗并不是毫無意義,她創造了上千個成功的自己,她幾乎沉溺于由失敗造就的自己。但是當喬伊向伊芙琳展示她的空洞世界之後,她又轉而投向喬伊對失敗的處理方式——破壞一切。她舉起棒球棍狠狠砸向囚困自己一輩子的洗衣店玻璃......

...
喬伊頭上的裝飾和貝果

喬伊這條線,圓形圖案是她頭頂的貝果裝飾和她創造的吞噬一切的貝果,代表了破壞和虛無。她在喬布.土巴卡上身之後玩起了變裝遊戲,一會是嬉皮士、一會是弗拉明戈舞者、一會又是高爾夫女孩,但是各套造型都無一又俗又豔又惡趣味,隻有在一個時空中,她頭頂代表貝果造型的裝飾,穿着幹淨的白裙子,但是臉上貼着象征眼淚的鑽石碎片。喬伊代表了被社會和父母雙重圍困的心碎年輕人。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以為有機會成為任何人,回到最初原點,都抵不過母親的一句否定。所有的炫目不過都是虛張聲勢的外衣,怪誕的妝容下包裹着喬伊傷痕累累的心。如果一切注定徒勞,還有什麼是重要的,Nothing Matter。電影雖然交代了一點母女沖突,但是更大的部分,電影表達了這一代年輕人的無力感是無所指的,我們的圍困好像是四面八方,無處不在的。所以我們比父母那一代對于失敗的認識更徹底,直接墜入虛無。但喬伊仍然抱着一絲奢望,這也為最後喬伊最後的回頭埋下伏筆。變成石頭後,喬伊對伊芙琳說,我本來想讓你帶我看看你的世界,這樣或許會解決我的問題,不過,算了......年輕人處理失敗的方式是,遠遠離開所有的傷害,所以她甯願成為一顆遙遠的石頭。但在自我毀滅前,喬伊仍然希望母親可以理解自己一點點。感我所感,見我所見,如此之難,唯有以自毀式的方式才能得到一次溝通的機會。喬伊的失敗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互相理解的困難性。

...
圓形石頭上的谷歌眼

最後是韋蒙這條線,圓形圖案是他的谷歌眼睛。如果說這部電影有什麼漏洞,韋蒙的叙述過于平穩是唯一的缺憾。谷歌眼睛代表着韋蒙和伊芙琳共同塑造的圍困和失敗,他們以為生活前進了,不過就是圍着圓圈打轉,但這個瀕臨破産的家庭卻始終擁有一樣珍貴的東西,而伊芙琳差點把它扔了,這樣東西就是韋蒙始終保持的善良。韋蒙說,你可能會認為我過于軟弱,但這是我做人的方式,我總是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這是必然和必須。保持善良,伊芙琳。說話娘娘腔的韋蒙始終以一顆善良的心在呵護瀕臨崩潰的伊芙琳,強大不一定是阿爾法韋蒙這樣的果敢和英勇,一次次地在報稅員面前委曲求全也是一種懦弱中的堅定,他要挽救這個家,哪怕被伊芙琳紮了一刀之後仍然一心呵護妻子。

韋蒙的善良最終喚回伊芙琳的良知,将她拉出虛無的黑洞。冷靜下來的伊芙琳問報稅員丈夫說了什麼才又一次得到寬限,報稅員說:“他告訴了我你的處境,我想起了離婚時我開着車撞向鄰居的房子,這個世界總有像我這樣不被愛的婊子。”伊芙琳淚光閃閃,她對報稅員說:“總有值得你愛的東西”。這一刻伊芙琳對失敗産生了新的認識,失敗并不意味着毀滅,失敗可以是一種對他人的理解,報稅員以自己的失敗去理解别人的失敗,而伊芙琳則把理解進一步升華為一個追問,即究竟是什麼定義了我們的存在?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各自不同的失敗和困境中,但真正能夠定義我們的其實不是被愛,而是去愛什麼。影片最後,伊芙琳将子彈轉化為谷歌眼睛灑向每一個人,圓形圖案不再代表迷茫的逃避和邪惡的虛無,而是理解和善良的包容,代表着我們與失敗的和解。

因為這個回歸愛的落腳點,很多人诟病這部電影再次落入陳詞濫調。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當人們沒有能力去欣賞一部好作品,從不去反思自己的審美能力,而會轉頭吐口唾沫說,這是垃圾。

我可以很業餘地說,這部電影具有真正當代情境的表達力量,它用戲谑表達了嚴肅,用荒誕表達了真實,用無厘頭表達了謙卑,用眩暈表達了複雜。電影最後伊芙琳和女兒、丈夫達成和解,伊芙琳仍坐回混亂逼仄的房間處理稅單,不過這時全家人都在框架内,這一幕構圖呼應電影開始伊芙琳處理稅單的場景。

...
電影開頭的框架構圖,注意看伊芙麗頭頂的圓形吊燈,背後圓形的鏡子,紫色袋子上的谷歌眼睛。

...
伊芙琳與家人和解之後的框架構圖,所有的細節都在,但是櫃子上的袋子換了,表明了時間的流逝,但是谷歌眼變多了。

框架,代表着壓抑、圍困,伊芙琳到最後也沒有走出這個她恨死了的洗衣店,她終将回歸瑣碎的庸常。電影最後表達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個體在龐大而複雜的世界面前,我們真實地無力和虛弱着。特别是到了當下這個時間點,困境并不由個體抗争或者努力和勤奮而改變,你或許可以換一個環境,但是我們始終無法逃脫時代的圍困、現實的圍困,帶着鐐铐跳舞是現代人注定的枷鎖。你即便搞清楚了你是誰,你的熱愛是什麼,你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又怎樣?愛無法拯救任何東西,愛也無法改變任何困境,你必須忠于狗屎一樣的生活,學會和失敗共處,學會在困境裡自嘲和戲谑,用熱愛去點燃昏暗的房間,至少可以讓牢籠裡的人活得輕松一點,愉快一點,其他的事,管他呢。保持善良,保持簡單,不要被失敗或者任何名詞随意就打發了人生,你還得相信你無所不能,因為世界已經如此荒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