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非常對我胃口,本質上我就很喜歡這類極具創造力、天馬行空的怪胎電影,也讓我深深折服於Yorgos Lanthimos的腦袋,這樣的劇本、如此高的完成度、詭異的配樂、迥異的風格,屬實「怪才」無誤。

一開始真的讓我想到《科學怪人》,導演應該有借鑑它的點子來發想這部電影,正是這樣的「怪」一步步帶我們進入貝拉的世界,跟著她一起探索世界。

觀影過程中我無數次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被挑戰,嚴格來說是我感到被挑釁了,導演打破了符合主流價值的哲學觀與神學觀,貝拉遇到的人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觀點,不管同不同意都必須認可這是一個看待事物的全新角度,對照他們的身分卻又非常合理。本片也誘使我思考了很多新觀點,很多台詞都引發了我的深思,在思考生命的同時也在檢視著「為什麼這些台詞可以讓我覺得好有道理,而我之前卻從未這樣想過」,因為這種在觀眾底線橫跳的特性,我也預期這將是評價兩極的電影,喜歡的會非常喜歡,不喜歡的會非常不喜歡。

說到poor things的sex場面,看到短評很多給了負評,所以很想反駁一下。

我不覺得這些場面很凝視的原因是因為我幾乎都專注在Emma Stone的表情演技上了,我看到的是她如何享受、如何學習、表現她感受的表情,所以不覺得很凝視,當然場面很露骨所以這有點見仁見智。

我認為性不是毫無可取之處或是需要感到羞恥的事情,性也是學習的方式,因為性,她接觸了世界上很多美好和醜陋的人事物,也讓她一步步去探索何謂活著、該怎麼活。

然後我也不覺得女性通過男性得到性高潮是錯誤的事情,貝拉基本上是把男性當成發洩工具或是學習用品,是她探索快感的玩具,她也不汲取或渴求這些男性的愛,她去當妓女也隻是因為她剛好需要性也需要錢而已,並不是為了討好或迎合那些下流的男性。甚至貝拉也不是隻因為男性的性行為而得到快感,她自贖、跟女性親密接觸也能得到快感,她的性快感不是建立在她需要男人上的。

貝拉所做的抉擇都是因為她自己的意志驅使,她是純潔的、不受任何社會道德的規範,她的所作所為都是她想要去發現、想要去挖掘自我,所以在意識覺醒後她是真正自由的,不受任何人擺佈。她確實當了妓女讓男人得到了快感,但並非其本意,她始終是為了自己,她透過性跟冒險去接觸不同的人和環境,靠著閱讀與實踐來提昇能力,以探索活著的真諦,那就是為自己而活,不被束縛的、自由自在的。

話說我本來以為繞一圈回到英國後,結婚典禮結束故事就要準備結束了,沒想到來了一個回馬槍,讓我們了解貝拉的過去的同時,也跟現在的貝拉成為巧妙的對比,瞬間讓電影的層次更加豐富了,雖然結束在結婚找到愛的真諦也行,但這樣確實有點浪費前期的鋪陳,導演也沒讓我失望,這一段讓人印象很深刻。曾經的我不開心所以放棄了活著,但新的我找到了活著的樂趣,所以我雖然不怕死但想要活。

值得一提的絕對是電影的美術設計,品味太好了,倫敦依舊是倫敦、裡斯本依舊是裡斯本、亞歷山卓依然是亞歷山卓、巴黎也依然是巴黎,但被重塑成了夢幻、美麗、超現實的模樣,很符合貝拉探索世界的視角,或許真實世界不浪漫,但天真、未經世俗污染的貝拉看到的都是新奇的、引發她的好奇心的。

片中的黑白鏡頭和魚眼鏡頭的設置也很有意思,目的是讓人專注在「人的行為與表情」,而非對話或血腥的場面,防止觀眾注意力被拉走,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讓影片很有藝術感。

電影因為貝拉的低幼以及不受到道德規範的自由所以充滿黑色幽默,還蠻可愛的,很多人笑了,本片確實是黑色喜劇,報名金球獎音樂與喜劇片現在看來非常正確。

這是一部成長電影,觀影的同時也是跟著貝拉重新檢視自己,跟著她一起重新學習生命,把自己當成白紙從頭開始。整體來說觀影體驗很好,感覺時間很快就過了,總之還是蠻推薦的。

如果覺得這是男性的意淫或是女性的自甘墮落,那本質上你的思維跟電影裡的男性無異,你並不適合看這部電影,談性色變不是什麼好事。

還有一點是,隻有在貝拉的靈魂感到自由時,畫面以及世界才是彩色的,我想是不是導演有意為之呢?

ps:雖然還沒看過所有奧斯卡入圍作品,但希望Emma Stone二封!她真的非常精準的掌握了不同時期貝拉的表現,尤其是表情演技很細膩,一眼就能看出來前後期的貝拉有多麼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