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可能是題材選擇上就很勉強,乒乓搬上大熒幕,可能本身就不太能吸引人,正如有些網友說的那樣,光聽名字就能猜到結局了。實際上,看完也确實是如此,先是陷入僵局,體現出了困境,然後出現某人拯救團隊,然後努力拼搏,然後嬴。

這樣的套路,能有啥吸引力呢?讓觀衆去憶苦思甜嗎?倒也沒必要,我們這代人确實是習慣了中國乒乓的無敵,但也不至于苛刻到不允許中國乒乓輸。或許主創團隊也有這方面的考慮:應該讓現在的觀衆們看看當時的國球是有多不容易,現在的無敵是有多難得。

心思是好的,但是如果你拍個紀錄片,我覺得這種教育意義更有明顯直接,但是你是一部商業片。

說回電影本身,隻能說差強人意。

其一:老戴的作用沒有絲毫發揮

看完整部電影,我都沒覺得老戴的作用體現在哪裡,這個人物塑造地就很牽強,就憑印在其他國家的郵票上來體現牛逼嗎?但是回國後除了放出兩年奪冠的豪言外,找了幾個人,然後就講幾句打雞血的話,就,沒了...

把隊員送到外國俱樂部,可以算一個作用吧。但是也就一筆帶過。另外,最後跟黃昭在更衣室裡說的那段老生常談的話也算一個,但給我感覺很牽強,刻意升華主題。

比賽中,給隊員的話就是該咋打咋打,連誰誰誰都打不過嗎?之類的毫無營養的話,這些能體現出教練什麼價值呢?還不如不給這個鏡頭。

最可氣的是,陳文離隊,不做絲毫挽留,竟說了句打乒乓的人腦子都活絡,(下海)肯定沒有問題的。我要是陳文,非得失望透了不可。陳文用離隊這麼大的代價,卻換不來他想要的答案:“憑什麼技術好的要當墊腳石?”我也有這個疑問?憑什麼?給答案了嗎?最後在燒烤攤看你們奪冠與有榮焉的眼淚也讓我覺得有點突兀,他自己想通了嗎?

另外,那兩萬美金到底怎麼來的?米頭說老戴腦子活絡,自己想辦法,老戴立馬接茬并且表現出你瞧好吧的神情,原本這裡倒是有些期待,期待老戴發揮個人魅力,搞定一件難事,但是呢?影片中有介紹嗎?除了一個與一些商人喝酒的鏡頭,我不知道這個鏡頭的意義在哪裡,說明老戴應酬能力強?

關于這件事,陳文在離隊的時候說了一句話,說你不要讓小董(沒記錯的話)去翻跟頭,以後要錢跟我說,我來當冤大頭。可能這才是2萬美金的真相?但是具體也沒有展開,就莫名其妙搞來了設備。

其二:比賽鏡頭多且散亂

其實,這部片子說了其一,基本就是不合格了。

比賽鏡頭很勉強,為了結果而設定,這裡要你嬴,你就可以赢,要你輸,就讓你輸,太明顯了。我都知道,哪裡要嬴,哪裡要輸。沒有緊張,刺激,懸念,甚至是過程的痛苦掙紮沒有體現出來。

鏡頭雜亂,除了運用一下慢鏡頭來渲染一下緊張感外,沒了。關鍵絲毫沒覺得緊張...

整個觀影過程中,我多次有種,為什麼要在電影看乒乓比賽的感慨。還是剪輯版。

其三:劇情割裂

有幾個疑問:

1、龔濤藏了這麼久,但是他的性子到底是咋回事?米頭說的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才是最可怕的是啥意思?他有啥過去,至少交代一下吧。

2、瑞典铩羽而歸後,又是什麼重拾了老戴的信心?就憑吳京一句,你都是死過一次的人了,還怕輸嗎?有點牽強。

3、重拾信心後,隊員投票,老戴重掌帥印,到天津杯奪冠,中間是什麼原因導緻這次奪冠?中間有什麼困難?怎麼解決的?沒有交代,鏡頭一轉就是到了天津站。還是這批人,但是突然就牛逼了。黃昭就因為更飲食裡一段話,可以封殺曾經死活打不赢的對手,這段時間的努力有點太忽略了,似乎就是急于給觀衆一個結果,我們赢了,激動吧?不激動...

所以,王瑩最後的落淚也沒能感染到我,害。

其四:畫面暗調太濃

不知道是否有意還原當時的真實情況,燈光也好,演員的臉也好,都偏暗,許魏洲直接黑到認不出來了。

還原沒錯,但可以适當做點藝術加工吧?

總結

或許要求太苛刻,但是并非故意找茬,有更高期待自然會有更高的要求,鄧超是我很喜歡的演員,演技很棒,綜藝消費的娛樂形象很神奇沒有影響他的演技,或許這就是他的專業之處。但,要導一部片子,跟演一部片子,是兩碼事,深度廣度精力都不一樣,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命題,也很難。

演而優則導,多少人能功成身就得呢?但好在超哥時間還多,還是會繼續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