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能使一顆心免于破碎
我便沒有白活一場
假如我能消除一個人的痛苦
或者平息一個人的悲傷
或者幫助一隻昏迷的知更鳥
重新回到它的巢中
我便沒有虛度此生
如果最後停留在四個人一起從防空洞沖出來,就是很好的結局了(“如果當時能真的是這樣多好呀”的感覺),輪椅戲完全是畫蛇添足,跟前面完全搭不上。
第一次看歐豪的劇,出乎意料,還挺好的,最後片尾曲沙沙的聲音也挺好聽的。而且學生時代其實也還是有學生氣的,不算很違和。畢竟時間跨度大,不可能真的找個小孩來演,因為後面的戲份更重難度更大。
黃姝一出場,其實我沒有很能get到她的漂亮,但是這演員真耐看,越看越美。最喜歡的是在賣助聽器的店門口哭的那場戲,擦眼淚的小動作真的挺孩子氣、挺無助的,看着就很難過。不是現在那種經常見的擦眼淚的動作,小心翼翼,有的還翹個蘭花指,美的太刻意了。這一幕就很純粹很美很難過。
王頔在《黑白戰争》裡寫“非黑即白”,但是其實他自己和馮雪嬌不就處于灰色地帶嗎?不是純粹的惡人,但也不是無辜的好人。他們就好像生活裡的大多數人,總會犯點當時以為“走投無路”或者“無傷大雅”的錯誤。但卻無法像真正的壞人一樣心安理得。
高磊的人設和小說裡區别挺大的,我相對來說更喜歡劇裡的改編,比書裡感覺更立體一些,豐富了整個人群的形象。書裡他參與的太多了,人物形象到了後期與王頔其實有些類似,都是做了錯事又後悔。反倒劇裡的他,更像生活裡的某些人,留給别人一些傷害,但是自己并不真的在意,随着時間的過去,就忘了。偶爾想起,可能會有點心虛,但是并不會真的後悔。
胡開志這樣的人,其實是年輕版的殷鵬。一開始,他們的惡是無知無覺的,并不真的以作惡并為己牟利為目地,隻是天生缺乏同理心,也從小都什麼也不缺,一切都隻當做玩樂。而真的習以為常後,更不把别人的痛苦當回事,甚至有意以别人的難受來供自己開心,使自己獲利。
馮國金,有很多人罵他。但說到底,他除了在面對自己的女兒時,私心作祟沒有去問話,也算是一個敬業的好警察了。
最喜歡的是秦天,沉默的,殘疾的,堅強的秦天。家庭破裂,父親入獄,爺爺病死,弟弟受傷又自殺,黃姝被害……即使有些痛苦他不能與秦理感同身受,但是他所承受的也并不比弟弟少。他沒有跟弟弟從小一起長大,弟弟一開始還隐隐的有些排斥他,他卻始終一心一意為弟弟,甚至願意為了弟弟喜歡的女孩子報仇。他是台詞最少的人,但卻是弟弟和黃姝最堅強的依靠。
差點忘了張旭,這是比書裡多出來的人物。一開始出場的小混混,以為他會是反派。後來又以為他是炮灰,結果他卻給了那麼多“驚喜”。他就像學生時代某些男生,成績不好,以成人世界的某些價值觀來看,不算好少年,但是講義氣、重情義,有一腔不求回報、隻為自己一顆愛心的熱血。
很喜歡片頭曲和片頭,兩個青梅竹馬的孩子一起長大,這也是跟書裡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很喜歡。
剪輯整體來說還是挺有感覺的,片頭穿插的殺人環節,或者曾經的美好回憶;王頔寫檢舉書前後失衡的教室;時間軸上的前後呼應……都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悲劇色彩。但是這種不按時間順序的剪輯,其實很考驗導演和編劇講故事的能力,一旦處理不好,就會覺得銜接突兀。比如秦理學貓叫。尤其是配上優酷的更新速度,前面發生的事情可能給人的感覺已經模糊了,讓人感覺秦理這個時候為了主任批評他一兩句就發神經,太小題大做了。
其實故事主線講的很清楚,謎底也都揭開了。但是因為看的時候隔了很久,斷斷續續的,懸疑劇的那種緊促感完全沒有,體驗确實不太好。但是我沒有二刷的習慣,如果能有按時間順序剪輯的版本就好了,可以快速的過一遍劇情,這不連貫的感覺真是逼死我這強迫症,太不舒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