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我看了四遍,第一次是19歲,後來在20歲出頭分别看過兩次,在27歲重新再看一次時,發現才從更深層次理解了它(相信年齡更大了時會有更深刻的體驗,我現在還沒完全看懂)。

印象最深刻的幾個點:

1.關于性格是由不同發生的事件及對應反應的情緒組成的,我們的情緒(Joy, sadness, disgust, anger, fear)都是與生俱來的,記得fear有個台詞是想辭職,結果其他情緒說“情緒不能辭職”太深刻了,我們無法磨滅任何情緒。我們要學習做到的是,像大人一樣讓所有情緒在更成熟、更強大的操控台一起感受一起工作。我們所經曆的事情是可以有很多情緒的,因為他們是在一起工作的,不可能隻讓joy和anger工作,當沒有了sadness或者試圖磨滅她時,我們會開始麻木,感受不到任何東西,麻木時所有情緒看似不工作了,但他們其實都在那,所以允許悲傷。

2.允許sadness出現,很多時候因為sadness我們才不會再次失控,我們也會因為她獲得愛感受愛,她是脆弱的但她是我們與愛最直接感受的方式。

3. 再見bing bong,你好bing bong。bing bong的離開是痛苦的但也許是必然的,我們的大腦容量有限,需要舍棄那些童年最好的夥伴、最豐富的幻想,讓大腦能有空間去處理更多事件。我們的童年夥伴在告别,但也許我們在更強大後可以找回可愛的bingbong,我們在迪士尼再次相見。

4. 我們生命中遇到很多事情會讓我們大腦處于各種報警狀态,再次宕機,這是正常的,這是因為我們沒有更成熟的操控台去面對。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有更強大的操控台,我們會成長的。(每次看到這裡發現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還沒有12歲,我就da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