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片帶給我的隻有震撼。無論是殘酷的CQB巷戰,士兵們一個房間一個房間的争奪,厮殺;還是炮火覆蓋時榴彈炮、迫擊炮的怒吼,飛揚的泥土和步兵的殘肢斷臂…更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從一開始字幕中電影工作人員名字上套的方框就讓人想到,這一切正在8000多公裡外的烏克蘭的平原、村莊和城市裡上演!

...

此片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不僅白方的人物塑造非常到位,胖胖的機槍手、D30炮兵部隊的大胡子卡車兵還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三個小隊長之一的威斯克(當他運用娴熟的技巧和經驗,在一次次的CQB近戰肉搏中都能擊倒對手,但終究在最後的大樓裡倒下了的時刻,我體會到了強烈的無助感和絕望),片中對于黃方(雖然沒有明說,但我們都知道那代表着烏軍)個體士兵的描寫也非常到位。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個代号“科學”的迫擊炮指揮官,他死戰不退的勇氣同樣令人敬佩。這在戰争仍在繼續的情況下真實反映出來尤為難得。

...
請忽略機翻字幕,個人認為應該是“戰鬥到最後一分鐘”之類的

片子的節奏把握也很好,特别是指揮官的畫外解說,讓觀衆對于這場局部的戰役有了更好的了解,在腎上腺素飙升的槍戰場面過後能冷靜下來,複盤一下,而不隻是看個熱鬧。同樣,慢鏡頭的運用效果也非常好,特别是那一段白方士兵肩上扛着一個負傷的戰友,又拖着另一個戰友,在槍林彈雨中卻不肯放手的場景,非常令人動容!

...
震撼度不亞于美軍硫磺島插旗的名場面

道具無論是輕武器、場景、t72坦克和bmp1戰車、迫擊炮和火箭彈,還是無人機(看到上面赫然dji的logo五味雜陳),還原度寫實度都非常高(非專業軍迷的角度)。

這部片子的反戰性是很明顯的。當“大黃蜂”最終完成了目标,達成了這一個半小時觀衆們深刻體會到的如地獄般的戰場之後,沒有感到欣慰,沒有感到激動,有的隻是怅然若失和空虛。我想導演要傳達的也是這種感覺。這麼多人命的逝去,最後對于戰局來說卻是無關緊要!最後一幕,兩邊都又補充了一批新兵,就像一個彈夾用光了換一個那樣。但我不禁想,那些人又是誰的兒子,誰的丈夫,誰的爸爸?!

...
聯想到最近的部分動員,非常殘酷

這場戰争已持續了大半年,近期又有炸橋等事,冤冤相報何時了?看不到盡頭真讓人絕望。雙方隻能是把一批批鮮活的生命投入這地獄,讓火越燒越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