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上映第三天,《孤注一擲》破了10億。本片在暑期檔的大爆,在情理之中,卻又超過了所有人的既定預期。

如果你這陣子刷短視頻,肯定看到過“王傳君拜佛名場面”或對應的模仿翻拍,以及衆主角陷入境外詐騙工廠所面對的驚恐場面,這波熱度直接把電影帶火了。不過直到映前,也沒人敢斷言:它會成為一部票房達30億+的“民選電影”。

...

我是在點映的周末,第一批看《孤注一擲》的觀衆。看完後,上面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結論也逐漸呼之欲出。

衆所周知,此類現實題材影片,映前熱度直接影響前兩日的票房成績。而之後能賣到多好,則取決于影片本體是否能用現實意義、社會議題,去引發全民自發的讨論與共情。

這在《孤注一擲》上顯得尤為出挑。我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最大的觀感除了刺激外,是很深很深的後怕。

...

為什麼會後怕?因為我也有潛在的可能性,成為阿天或潘生。

涉世不深的我,這些年曾被騙過兩次,關于投資、工作選擇。做錯一次選擇,可能就是損失上萬的錢财,或是在工作上直接陷入黑暗的泥潭,看不見未來前程的希望。而我身邊的親戚朋友,也有至少小一半曾遭遇過詐騙、投資暴雷。電信詐騙已司空見慣,網絡投資詐騙也迅速甚嚣塵上,天下苦詐騙久矣。

正因此,相比那些令人生理體感上驚恐的鏡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反倒是王大陸飾演的研究生阿天,與同學們穿着畢業服合影的一幕。那一幕讓我後怕的點在于,這樣一個前途一片光明的富二代高材生,都能因為不經意間的錯誤選擇,在短短幾個月,被騙到面目全非乃至自殺。可想而知,這事如果被普通的家庭遇上,會導緻多嚴重的後果。

這份後怕感,也是很多觀衆在走出影院後會提出的二次觀影需求。有觀衆說,“看完後還要給爸媽買兩張票,省得他們以後也被騙。”

...

在網絡傳播的犯罪鍊條上,導演申奧做了足夠的調研,涉及雙重身份的被害者和加害者。他自己身邊,就有一位他久未聯系的朋友,在2020年因接觸網絡賭博和網絡詐騙,在損失了50萬人民币後離世。這個遭遇并非個别案例,類似的事在現實中屢見不鮮。

調查顯示,片中這樣規模的境外詐騙工廠隻是“中等水平”,申奧呈現的規模、尺度,犯罪分子的殘暴程度、警方的破案過程,都是點到為止,為的是不給犯罪者留下參考。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騙局”離自己很遠,“境外騙局”離自己更遠。但其實我們隻是一次次與之擦肩而過。點開小廣告、下載APP、欠錢後借網貸,對不夠熟悉媒介環境的中年人和在校的窮學生來說是很容易踩到的坑。一念之間就是兩種命運。

找工作時遇上虛假招聘的“騙子公司”,更是每個對自己未來規劃不清晰的普通人,在網上海投簡曆後會面臨的狀況。現實隻會比電影拍出來的更加殘酷,有命賺錢也沒命花。

...

欲望使人與事都變得錯綜複雜,難以被簡單概括。影片最終探讨的,在我看來是“正當信任”與“謹慎選擇”這個一體兩面的命題。這是反詐故事的基底之上,它想要更進一步給觀衆呈現的内容。影片戳破的“人生真相”不止于詐騙或賭博,更關于執念、貪心、不甘心等普世化的處世心态。

人生在世,需要找的是那些值得付出信任的人。潘生與安娜陷入險境,但他們最終靠對彼此的信任活了下來。阿天被相處二十多年的親人、相處多年的女友反複勸誡,卻仍隻願相信網友的隻言片語。我們之所以能在名為社會的野獸叢林裡活下去,靠的是有可信任的人能為我們托底。

人生看似是一望無際的曠野,但很多時候這是過于樂觀的形容,大部分普通人的“人生容錯率”其實很低。每次選擇都要為自己負責,因為每次都可能會成為一個人的“人生分水嶺”。不經意間接着往下走,就是萬丈深淵。

但凡有1%的觀衆,能在看完《孤注一擲》後學會正當信任、謹慎選擇,留一個心眼,在受騙之前懸崖勒馬,這部電影的現實意義也就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