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英國當代女作家珍妮特·溫特森的處女作,于1985年出版,一出版,便榮獲了惠特布萊德首作獎。

本書采用了嵌套性叙事結構,書中的框架叙事是女主人公珍妮特的成長曆程,在本書的第二層,嵌入了寓言、亞瑟王傳奇和童話,形成了一個嵌套式的叙事迷宮。

書中叙寫了女主人公珍妮特在成長過程中為尋求真愛與自我而走上了與家庭、教會以及周遭對同性戀的不認可的決裂之路。

作者通過本書,想要告訴人們:橘子從來都不是唯一的水果,正如我們的思想、愛情以及生活都有着無數種可能,這些可能無關對錯,重要的是,認識到自己擁有無數可能性這一點,要大膽且勇敢地去探尋自我的可能性。

...


01 影響事物結果的從來不在于事物本身

主人公珍妮特被忠誠信仰上帝的母親撿到并撫養,母親認為這是上帝的旨意,于是把主人公視為未來的傳教士來培養。

珍妮特就在這種環境下成長,她跟着母親收聽與教會有關的電台,每天接受來自母親的考問,她滿腦子都是上帝,并發自内心地想要成為上帝的傳教士。

在政府的要求下,珍妮特進入了學校。

她與周圍的學生格格不入,一點也融入不進去。

她不明白,她寫的《暑假記事》的作文,她寫的很自豪很驕傲,可在老師同學眼中,卻是十分糟糕。

她竭力表現得普通且正常。

當她們開始學習縫紉課時,鄰桌的同學繡上“獻給深愛的媽媽”時,她為朋友繡上經文;她始終認為自己的縫紉作業是所有作業中的傑作,可獲獎的是一幅用了四種顔色的隻是一團毛線球的綿羊。

她終于明白,影響事物結果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與發生事物時環境的疊加。

就如同,她的這幅與上帝有關的讓她自豪的縫紉作品,在學校不被老師同學理解,而在同樣信仰上帝的朋友艾爾西那裡,不容分辨地被當成了崇高的藝術品。

事物一旦被創造出來,它的價值永遠存在,但環境不同,被人為賦予的價值同樣也不相同。

降臨在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着自己的價值,人的價值,雖然也會随着環境不同有所變化,但與被環境影響的事物不同,究其本質,人的價值還是要取決于這個人本身。

...


02 同性戀不是罪,隻是恰巧愛上了她

珍妮特愛上了渴望成為傳教士的朋友梅蘭妮,後被梅蘭妮背叛。

梅蘭妮渴望成為上帝忠誠的仆人,她内心膽怯,覺得自己犯了罪,于是自發到教會告發這件事。

結果,梅蘭妮去外地反省,珍妮特被當成魔鬼附身,被母親和傳教士“驅魔”。

珍妮特不明白她錯在哪裡,她記得,街上有一位已婚的女人,女人告訴了所有人,她嫁給了一頭豬,珍妮特問,她為什麼要嫁給豬。

女人回答,等她發現她是頭豬的時候已經太晚了。

珍妮特不認為自己做錯了,她愛珍妮特,同樣也愛上帝,可教會的人覺得,這是對上帝的背叛,珍妮特身上藏着魔鬼,哪裡有女人愛上女人的呢?女人應該要與男人相愛,與男人結婚,教會将接受不了的同性戀視為對上帝的不忠。

珍妮特妥協了,她認錯,她跟着教會驅逐身上的魔鬼,她按照母親的心願,成了偉大的傳教士,雖然她内心還是不知道她錯在哪裡。

後來,她遇上了凱蒂,她們的相愛,又一次被發現。

這次,她不再認錯,她第一次違背了母親的意願,母親将她趕出了家。

她也終于開始,和上帝,和教會,和母親決裂,于決裂中,露出了嶄新的自己,她知道,那才是真正的她呀!

愛情的對象從來沒有限制在異性戀中,同性戀不是罪,她隻是恰巧愛上了同性。

...


03 你的生活有千萬種可能

聖誕節,珍妮特重新回到家。

母親傳教的地方出了問題,負責人将用來進行教會活動的資金拿去償還自己債務,母親盡力補上漏洞,但後面,又發生了奸污事件。

母親也發生了變化,她經常用來收聽電台的機器出了問題,她也開始研究新的科技,來迎合年輕人的世界。

她告訴珍妮特,畢竟,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可在母親心裡,珍妮特依然還是有罪的。

母親的世界一向隻有兩種人,要麼是敵人,要麼是朋友,信仰上帝的就是朋友,那些不信仰的就是敵人。

珍妮特說:“時間是最厲害的殺手;人們遺忘,厭倦,變老,離去。”

母親的偏執和絕對似乎在時間的沖刷下有所緩解,曾經非黑即白,所有都是橘子這種水果,現如今,也能說出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了。

似乎在經曆了女兒被去除教會,到女兒聖誕節歸家,她從之前的偏執到迎合如今年輕人那一套,她突然也意識到了,女兒有女兒的人生和選擇,她有她的人生和選擇,她們的選擇無關對錯,她不能再以她自己的選擇來要求女兒。

但是,母親依舊沒能找到一個能用上帝來理解和解釋女兒的生活選擇的理由,所以在她的心裡,女兒愛上同性,依舊是有罪的。

那又有什麼關系呢?珍妮特已經明白,自己的人生擁有無數種的可能,并非一定要成為傳教士,如今的她,已經找回了自己。

生活千萬種,不是隻有一種選擇,也不能因為選擇不同而否決他人的生活,更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強行加在别人身上。

...


結語

生活悲喜交加,沒有終點。

大膽些,勇敢些,去尋找自己人生的可能性吧。

若是有人笑你,那就讓他們去笑吧!隻要你自己知道,你正在探尋,那獨屬于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