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田麿裡新作《愛麗絲與特蕾斯的夢幻工廠》,很多人說看不懂。其實劇情是有象征性的,“愛麗絲與特蕾斯”是“亞裡士多德”的日語諧音,文字遊戲拆成兩個女孩的人名,就是暗示以女主和女兒這條主線展開的故事其實是有象征涵義。岡媽野心很大,但雜糅的東西太多,盡管仔細想能夠明白,但大多數人顯然是沒有這樣的耐心的。
故事其實很簡單。大環境是老工業城市衰退,神明凍結了時間,複制了一個虛幻的城市,在這裡人們的時間和身體都是停滞的,動畫劇情展開的時點其實已經是停滞很長時間之後的了。對大人來說,凍結時間無所謂,但孩子被剝奪了成長,為了排遣沉悶,于是就有了動畫開始時的男主小團體搞窒息play,胖妹的霸淩play,以及女主的暴露play。
另一條線是在真實世界,長大後的男女主結婚,帶女兒去廟會的時候女兒走丢了(遭遇了神隐,穿越到虛幻世界)。幼小的女兒嫉妒父母秀恩愛不帶自己,同樣,神隐世界的女兒其實仍然是幼兒,所以跟男主不是kiss而是舔臉,最後離開時的哭聲其實就是對應走丢時的女兒。女主跟女兒宣示主權其實就是象征女兒長大
動畫的主題,就是留在輝煌的過去,還是選擇年輕人的未來,在動畫裡就是少年少女的感情,這其實是世界系動畫的常用表現手法。從象征角度看,很容易看出,虛幻世界凍結的時間,實質就是日本人對過去經濟繁榮時期的留戀,所有人都知道,過去就是過去,已經永遠不可能回去了,所以動畫裡選擇停滞的神官也是典型的反派形象。
然而岡田要表達的,并不是簡單的選擇未來,動畫結局同時保留了兩種未來。一種是最後女兒回到的現實世界,鋼鐵廠已經不再存在,男女主也都成為了合格的父親母親,女兒理解了“父母愛情”,感受過了“失戀”,而走向未來。這種未來其實是老生常談的未來。而岡田的野心更大,在她的故事裡,女兒并不是主角,甚至不是主要配角,而隻是引子,故事的主角是虛幻世界的男女主。女主的選擇是留在裡世界,維護裡世界,建設真實的、有活力的裡世界,這裡既有舊時代的輝煌,也是男女主的少年時代,岡田要表達的正是她們仍是青春少年,仍然有無限的可能。
女主對男主說“你以為在現實裡擁有我,就代表你也可以在這裡得到我?”,在故事裡其實是傲嬌,女主因為要照顧穿越來的女兒,比男主更早知道了未來,雖然男女主是雙向喜歡,但女主不願意被動接受這種被選擇好的未來(動畫開始時他們被困在這個時間停滞的世界就已經好幾年了,男主一開始就對女主比較在意,胖妹表白那裡就已經發現自己愛女主了,女主更是早在幾年前撿到女兒時就知道了,之後出于說不清楚的複雜心理時而搞個暴露play吸引男主)。而從象征意義上來說,這其實就是岡田在拒絕前述的第一種未來。男女主互相喜歡,并不是因為決定好的未來,并不是因為女兒,而是她們自己的選擇。虛幻世界的男女主、乃至全城市的所有人,他們依然是真實的人,最後選擇的是建設屬于他們的既有過去的繁華,也有他們現實的青春,這樣的未來世界。
從立意來說,岡田新作無疑是很新穎的,選擇了“既要、又要”的主題,把常見的舊工業社會到後現代社會的轉變、代際矛盾和青春疼痛話題結合在一起,以鮮明的個人風格表現在動畫裡,即使撇開這些象征,感情線本身就非常有故事性,也非常吸引眼球。但成也岡田敗也岡田,充斥全劇的象征意象,容易讓大多數觀衆感到過于雜糅,甚至故弄玄虛的感覺,而過于突出的個人風格,反而讓觀衆更容易隻停留在故事的表層,而淡化了故事的主題。
用個不大合适的類比,跟類似的新海誠世界系動畫相比,如果說天氣之子是故事1内涵2,那麼愛麗絲與特蕾斯就是故事1内涵10,想表達的太多,結果反而有點費力不讨好。
還可以對比下去年很紅的國産劇李庚希的《漫長的季節》,同樣用老工業城市的衰敗作為背景,在國劇裡,衰敗就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往好了說就是經濟轉型,這是屬于國人的發展視角。而日本則是後現代社會,所有人都知道社會在衰敗、在停滞,但他們的故事不是在批判或者贊揚,而是純粹作為一種可留戀但已經消失的過去。日本上層在抗拒這種衰退,或在用後現代的方式維持或重現過去的繁華,普通人的選擇則是躺平融入這個現實。而岡田的立意就是在接受這樣現實的同時,積極樂觀地選擇着未來,這樣基調的作品,還有之前的《知曉天空之藍的人啊》,而《愛麗絲與特蕾斯的夢幻工廠》較之天空之藍,表達得更多,更加凸顯她的個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