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虛高,劇情單薄,女主人設前後不一緻,極其出戲。諸多設置不合理,比如房東家煤氣洩露了全家人卻聞不到 吳愛純卻“本能感知”到了、金明難産 差點一屍兩命了醫生都不剖腹産 強行讓她順産等等……純粹是為虐而虐,為了突出“母愛”和親情的主題,已經連基本邏輯都不要了。

還有幾個重點問題:
(1)極其單薄的男角色塑造:為了凸顯女性主題,劇中的男性角色基本成了工具人。他們要麼是像梁寬植這樣完美無缺、一生隻為托舉女主的聖人,要麼是作為反面教材的壞蛋父親或出軌丈夫。這種非黑即白的塑造方式,雖然意圖明确,但犧牲了人性的複雜度和真實性,容易讓人感到這是在通過“貶低”或“神化”男性來擡高女性,而非展現真正的性别平等。

(2)“托舉理論”的道德綁架,這點是最讓我感到惡心的。“外婆在海裡遊,媽媽在地上跑,所以我才能在天上飛”的台詞,它将女性的成功過度綁定在家庭成員的犧牲之上。對于追求獨立自主價值的現代觀衆來說,這種理念可能被視為一種 “犧牲一代,成就一代”的道德捆綁,而非純粹的感動。
認可這個理論的人,絕大部分自我代入的都是天上飛的金明吧?他們真的會把自己代入到在海裡遊的光禮(29歲就死掉的外婆)嗎?

(3)人設扁平的哭包女主:iu從頭哭到尾,一直在哭,劇情叙事太少,煽情橋段和對白太多。上過編劇課的應該都知道這是一種相當偷懶的寫作方式。
編劇賦予了女主過多的苦難,但解決方式卻高度依賴外部力量(主要是男主)。這導緻她的成長弧線給“被動承受-被拯救”的模式所占據,大量哭戲強化了其脆弱和無助的一面,而削弱了她通過自身内生力量站起來的高光時刻,使得人物形象顯得單一和被動。這完全沒有我們所期待的的大女主 獨立自主的高光爆發,同類型的還有《黑暗榮耀》,同為爆款,宋慧喬那部劇問題更大(身為大女主複仇爽文,後期卻完全靠天降高富帥男主來幫她實現目标,這太諷刺了。從根本上把大女主的主題就給否定了)

...

(4)情緒釋放>故事塑造,它不像一部電視劇,而是更像一個情緒放大器。通過疊加苦難、渲染深情、提供完美救世主的方式來催淚。真正的成長主題和曆史叙事反而被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