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補平了,最近這幾集朱棣招降乃兒不花、朱元璋跟他的老兄弟們徹底翻臉,軍事和zz雙雙進入高潮階段。

這部劇海别線、剪輯壞了口碑,不知道還剩下多少在看的。我是對曆史還蠻感興趣的,邊看邊查了點資料,就跟下來了。

這篇文記錄一下看到的和查到的對比,也總結下進展,給有興趣的做個參考。

-------------------------------------------

25集30歲的朱棣招降乃兒不花,标志着他在軍事上開始成熟。這段裡面,朱棣真是有勇有謀,刺探敵情準确判斷,說服夏元吉提供糧草支持,行軍滴水不漏,收服了老将傅友德的心,前期收服的張玉在勸降時發揮了重要作用,最後親自出現在乃兒不花的大營。敢行險又有備而來,還善于收服人心,朱棣雄才大略的風範開始初步顯現。

...

曆史上,朱棣招降乃兒不花也是他青年時期的主要功績。朱元璋派他和晉王分兩路進軍,晉王沒找到敵人,回去了。朱棣讓大軍駐紮,派小分隊搜尋蒙古軍的蹤迹,找到後,下令大軍出發。當時天下雪,将領們認為不利于行軍,朱棣卻認為下雪蒙古軍也會降低警惕,出其不意才能緻勝。軍隊抵達後,朱棣又派人招降。劇中改編雖然和曆史上不盡相同,但内核是一緻的。

25、26集另外的重頭戲是朱元璋與李善長大殿沖突,抓李善長、唐勝宗等開國功臣。朱元璋兩見湯和、朱元璋與李善長大殿對峙,朱标勸說朱元璋這幾段重頭戲,朱元璋與他的老兄弟們的沖突達到了頂峰。

曆史上,李善長案也是洪武年間的大案,所牽連人無算,原因是受胡惟庸案牽連,即權力之争。

劇中則是把李善長作為維護老兄弟人情、維護士大夫階層利益的代表,朱元璋雖然念舊情,但更不忘初心,對老兄弟們發達了以後忘記百姓之苦、魚肉鄉裡深惡痛絕。朱元璋不怕百官恨他,怕百姓恨他,與百姓共天下,不與士大夫共天下,劇裡的朱元璋雖然身居廟堂,但無一日不為百姓計、無一日不思百姓苦的形象是非常鮮明的。

...

劇中雖然對李善長案的原因做了改編,不過,朱元璋在曆史上的勤政、節儉和反貪腐則是确實的。他在宮中開地讓人種菜,讓子女到鳳陽務農鍛煉,制訂《大诰》和《醒貪簡要錄》教導百姓反貪,死時的遺囑要求自己殡葬不用金玉,發喪不擾民,都有史為證。

劇中,李善長被抓,也是明初開國功臣基本退出曆史舞台。朱棣掃平漠北有大功勞,又重掌錦衣衛,标志着他離曆史舞台的中心邁近了一大步。接下來,劇情會推進到朱标去世、朱元璋去世,洪武時代結束,靖難不遠了!朱棣以外,前期出現的朱能、李景隆、鐵铉、徐允恭等等,也将随着靖難登上曆史的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