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被錯抓這件事,明顯是卷福的栽贓和他自己沒掂量清楚自己是什麼身份所緻,最後所有的錯誤,全壓在了一個十三歲不谙世事卻誤以為勇敢的小女孩身上。小女孩最後一生背負愧疚直至生命的盡頭,這是多麼大的折磨。

英國貴族制度等級森嚴,強奸案發生當天鏡頭給了男仆人的證詞片段,卻根本沒有女主哥哥和女主哥哥朋友的證詞片段。貴族是有特權的,而且發生肮髒龌龊事件的話,貴族首先是不會被懷疑且司法部門不會輕易調查貴族。

所以即使沒有小姑娘的證詞,這件事情如果非要給出個結論,很大概率是要麼男仆人擔,要麼男主擔,大家看男仆人的證詞片段,簡直慌張極了,為什麼他那麼害怕?

小男孩們跑的那麼遠,男主能跑那麼遠把他們倆抱回來,折返路程加男孩們的證言細細推斷,作案時間都沒有,也能解除一部分他的嫌疑。

但驚察們根本沒仔細查就抓了他。為什麼對十三歲小孩證詞都不祥查,烏漆嘛黑看錯很正常,驚察怎麼可能不懷疑證詞的準确性?為什麼對在場的其他男性都不詳查?

說到底,你個管家的兒子你還不明白嗎?還留了引人誤會的證據,不抓你抓誰。

所以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是我們當代人最該時時銘記的做人基準。

主人家的大小姐穿薄裙跳進水裡撿男主給人家整壞了的瓷器,男主在大庭廣衆之下就站在旁邊看着。看着她全身濕透站在自己面前,男主還照樣發呆,還情不自禁的喜歡着。

在那樣久遠的年代裡,不要說窗裡的懵懂年齡的妹妹起疑心,連其他窗口裡看到此景的人,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好想法。

古語有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這種濕身誘惑面前,最好提前避嫌,要麼趕緊找衣服幫忙遮蓋,總之站在半步之内看着渾身濕透薄裙貼身的主人家女兒發呆,這不是瓜田納履?這不是李下整冠嗎?最後被誤會成性侵犯你找誰說理,誰都不信了。

二戰之前,英國貴族男女沒訂婚前哪怕是雙方父母都認可了的關系,也得避嫌。更别提男主毛都不是,就敢這麼随性了。

接着又送一封言辭下流污穢的信給主人家的千金小姐,還讓千金的妹妹代送,更有深意的是,信沒封漆。

再然後堂而皇之跟着大小姐進入主人家的書房,像一對發情的狗一樣在書架上大大方方就make love,正對着大門,門還支開個縫,讓懵懂的妹妹順着門縫的燈光推開了門,最後在妹妹的注視下,二狗穿起了衣服。妹妹真是倒了八輩子黴,碰上這對不分場合的發情狗。

當性侵案件發生後,妹妹自以為勇敢的揭發了男主,她本意是正義和勇敢的。

相比社會上或者職場上那些沒事兒都想坑害人,落井下石故意使壞的人可強多了,如果每個成年人都不懂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常常做一些引人誤會的事情,或者埋下禍根的隐患,那麼就不該怪危牆砸在你身上了。

因為這樣最好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栽贓。

這部電影的名字,贖罪,我覺得是對小孩勇敢的諷刺,她主觀意識上沒有任何錯誤。反而是影片中的每個大人和查案子的人,都真真切切的促成了這件悲劇的發生。卷福敢冒那麼大險在别人家院子裡性侵主人家的表親,就是做足了有栽贓對象的準備了,你看他事發前後鎮定自若便知。

很多人覺得這個影片歌頌了愛情,可笑的很。男女主自己不避諱,造成這樣的後果,女主卻要憎恨家人憎恨自己血脈相親的未成年妹妹,女主能透過一封猥亵信看到那不是男主本意,給與他寬容和諒解,卻不願給與一母同胞的小妹妹寬容和諒解。
戰争是時代的錯誤,男主的死不能歸到妹妹身上去,二戰期間英國貴族子弟都親上戰場了,管家的兒子就算沒坐牢,他也得上戰場啊。

我沒看到多少愛情,反而是覺得荒謬。為了所謂“愛情”和友愛的父母家人決裂的人,根本就不配說愛(惡毒的家人不算)。為了自己,令伴侶失去家人之愛的人,也不是真的愛對方。

女主完全可以私下和小孩兒溝通,告訴她來龍去脈,告訴她自己和男主的愛意,扭轉她的錯誤印象,令她反省到自己的錯誤,然後一起去改證詞。或者通知父母,在沒審判定罪之前就能用貴族特權擔保他。

可惜,這對念了劍橋的情侶,毛都沒幹,隻知道憎恨,憎恨一個帶着善意想要保護姐姐的小孩兒。二人至死都在怨恨妹妹,妹妹至死都在悔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