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義人》改編自豆瓣閱讀連載小說《九義人》,作者李薄繭。
故事圍繞着一座頗負盛名的“煙雨繡樓”展開:少女蔺如蘭(胡意旋 飾)不顧摯友孟宛(吳倩 飾)的反對,賭上自己的名節狀告繡樓主人吳廉(喬振宇 飾),然而多方投告無門,孤立無援,最終自盡以證清白。孟宛卧薪嘗膽七年,攢聚與如蘭案有千絲萬縷 聯系的劉薪(李佳航 飾)等“九義人”集結成複仇戰隊,謀定翻案,而當年少女被埋沒于時光裡的掙紮和奮戰,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浮現出來。

看第一集前半集的時候,我以為這部劇隻是普通古偶,背一個懸疑的名做噱頭罷了。吳倩跟胡意旋在第一集前半集的部分演得都不怎麼樣。恰好我最近重溫了《上錯花轎嫁對郎》,兩相對照,不得不說,現在的古裝劇儀态跟以前的古裝劇一比,根本沒有那種刻入骨髓的優雅從容的教養感,單純隻剩矯揉造作了。
而且劇裡濾鏡開得太大了,喬振宇的五官都快糊了。
可是,看到第一集後半集吳廉逼迫孟婉的部分,我才意識到這部劇的題材有點意思。看了四集之後,總結得出:這是一部女性向複仇爽劇。
單數集是七年前,蔺如蘭不懼流言蜚語,不畏強權的要告吳廉強·奸她。
雙數集是七年後,孟宛苦心孤詣,步步為營,謀劃七年,帶着主角團來為蔺如蘭複仇。
七年後的戲份吳倩也演得比七年前對味多了。這口姐妹情深,我又暗戳戳地磕了。
浮生可憎,苦海無邊,我攪風攪雨,殺人無形,告慰故人在天之靈。

這部劇我之前沒有看過原著,但是在我意識到這個題材非常沉重後,我搜索了一下原著,就是一篇短篇小說,可能也就兩三萬字的體量。我飛快地看完了原著,才接着看的劇。
原著很短,講述的就是一個被渣男誘騙的少女,意識到自己被騙被強迫且不隻有自己被騙被強迫後,一腔血勇,奮起反抗,以為自己能讨得一個公道,卻不知人心險惡,人言可畏,在這種時候,連父母都會變成死亡的推手而不是身後的助力。
她隻能去死了。而她死後,有九個人,謀劃七年,為她,為她們,複仇。
最後,細皮嫩肉的吳廉被扔到了窮兇極惡的犯人堆裡,很隐晦地暗示了吳廉凄慘的結局。隻是他結局不好,卻也沒有真正大快人心。畢竟,沒有正大光明牌匾下的驚堂木,也沒有白紙黑字的一紙判決書。畢竟,一個罄竹難書的罪人被路過的超雄暴躁患者給捅了幾十刀死了,跟被GJ闆上釘釘地判決吃花生米了,真的是兩種感覺。
隻是死了,如何抹得平那經年吞咽下的苦楚,如何告慰那小小墳茔裡的紅顔枯骨?
惡人就該接受律法與道德的審判,無關天意,當此結局。
也不知道算不算職業病,任何事情,隻要沒有發公函,沒有紅頭文件蓋紅章,我就總覺得不夠正式。

而這部劇要在本來就很短的原著上擴容出25集的長度,這注定要加很多内容,多到大概率要注水。
目前看來,就給原著裡那個面目模糊的王妃加了不少戲份,也對王妃與吳廉的利益體做了深度的綁定:王府沒落了,王妃用吳廉的繡品讨好太後。
這一點其實經不起推敲的,王妃可能是因為喜歡吳廉的繡品而對吳廉青睐有加,但是太後的壽禮連續十來年都送同一個人的繡品,平頭百姓會決定吳廉的繡品很金貴,可是太後年年有,想要多少有多少,就不值錢了呀。
而且這樣一添,把原著裡那種落魄權貴也能壓死許多人的權力威壓感沖淡了許多。
原著裡,吳廉把繡坊裡的姑娘當玩物,用同樣的套路分别PUA他能欺辱的無權無勢的姑娘。而他的風光都是靠繡品依附在一個沒落的王府權勢上,王妃喜歡他的繡品,他出事了,知府也不敢動他。王妃對他的繡品審美疲勞了,還是同一件事,他就被知府悄無聲息的給安排了。

電視劇裡王妃要依仗他的手藝去向太後邀寵,這樣的利益鍊條自然不容易被敲斷。所以,主角團應該是在一點點地磨掉王妃對他的依仗,對他的耐心。劉薪僞裝道士去給王妃算命暗示吳廉跟她八字不合應該隻是第一步。
可問題出就出在這些地方了:如果隻是吳廉繡花技藝高超,他跟王妃是沒有必要綁定這麼深的。可是他一個繡坊的老闆,一個手藝人,又憑什麼跟王妃做利益共同體呢?哪怕他是皇商都不見得能綁定啊。
而且不少地方編劇還采用了國産劇的老套路——用降低配角的智商情商來襯托主角的聰明伶俐情商高。
真的是看得人頭皮發麻。我們正常人就算是心裡看不起一個人,會在背後嚼舌根,也斷然沒有當面嘲諷的。能幹出當面嘲諷這種事情,說話還不是陰陽怪氣而是實打實的難聽,這就很讓人好奇這些低智商低情商的姑娘是怎麼嫁進高門大戶做當家主母,還能被放出來惹是生非的。
當然,這麼短的故事改成電影長度更适合。這個編劇也是真的不太行。我對後續的劇情真的不是很樂觀。

而導演其實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畢竟像朱銳斌那種酷愛大燈+迷之角度的導演也還是比較少的。可是這個導演多節奏的把控也是不太行,一部古裝劇情懸疑片,大多數時候被拍得像一部古偶。導演你就算是沒錢做質感的服化道,那你打光能不能有水準一點?鏡頭能不能有張力一點?
感覺内娛不隻是演員的綜合素質在退步,連同編劇、導演也都是一茬不如一茬的。
這麼好的題材,既然有人投資了,導演編劇拿出真本事來,用點心,講一個讓觀衆共情且加強這方面的防範意識的故事,有這麼難嗎?

最後誇一下喬振宇跟李佳航。
喬振宇把吳廉這個徒有其表的人渣演得真是入木三分。這麼帥,又這麼壞。但是我三觀基本不跟五官走,建議吳廉最後被千刀萬剮。
因為身為女性更能感受到這個角色的狠毒與無恥,便宜是他占了,偏偏因為性别優勢,他還能搶占話語權,隻要一抖開,橫豎都是女人該死。
難怪叫吳廉呢,毫無廉恥。

李佳航這個演員給過我不少驚喜了,這次也一樣。他的演技不說渾然天成,至少是很對味了。造型又滄桑又帥氣,我甚至覺得他可以輕易演酒劍仙了。
本劇裡,他一個吃完原告吃被告的小捕頭,道德沒有那麼高尚,但是也沒有那麼低劣。
他收了蔺如蘭的珠钗,就得替她辦好事。她活着一樣,她死了也一樣。拖着一條瘸腿,要替自己讨公道,也要替蔺如蘭讨公道。我居然在這個人物身上看到了久違的俠氣。
原著裡,是劉薪一手策劃促成了為蔺如蘭翻案,他的幫手也都是一些販夫走卒,扒手混混,貴婦尼姑。就是一部小人物聯合起來對抗權貴的故事,可惜最後也沒動搖權貴,隻是讓權貴的附庸吳廉無法再攀附權貴了,甚至都沒有辦法對他判案定性。哎,世道艱難啊。
不過,今天我在他這裡學到了一個很高級的嘲諷詞彙“腎水凍結不通之症”,罵人不行都罵得這麼高級。
而這個角色這樣罵吳廉是在煙雨樓死了第一個姑娘的時候,這是不是也說明:對于吳廉那點事,這些老爺們一看就知道,隻是大家都在裝聾作啞罷了。畢竟被欺負的小姑娘也不是自己家的。

因為題材,還有部分演員不錯的表現,還是給四星吧。這樣的題材都值得人追一追了。
【原創聲明:本文為公衆号“今天娛樂調查局” 獨家原創,歡迎轉發,但嚴禁任何形式無授權轉載到其他平台,發現必追責到底!】


文:踏歌
編:喵局長
圖:net&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