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冒堅持原創的810篇 過度迷信,真沒必要,逐劇讨論更健康~~
周末連續高溫,我隻想躺平,盡可能減少運動。
去年的《鱿魚遊戲》取得了各種出乎意料的數據成績後,大概網飛Netflix也好,韓劇主創團隊也好,都很想讓這個意料之外的奇迹,變成可持續性可複制的成績。
所以在我看到韓版《紙鈔屋》的預告片時,我就有一個感受,
真像《鱿魚遊戲》。
《鱿魚遊戲》的爆紅,也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于我而言,《鱿魚遊戲》完成度很高,很流暢的制作,熟練完成一部成熟的作品。
但細究細節,深刻度也好,燒腦程度也好,都是可推測可預見的套路,沒什麼驚喜,形式上的沖擊感遠超過内容。
技術上的成功,視覺手法配合韓式獨有的煽情,讓其他地區的觀衆,尤其是并不熟悉韓式财閥黑暗面的套路的外國觀衆,耳目一新。
播出當天,我就把新鮮出爐的《紙鈔屋》第一季6集,全部看完了。
不如《鱿魚遊戲》,差距不小,所以目測不可能達到那種火爆程度。
我一直很喜歡網飛的作品,因為平均質量很高。
有錢+有品位+大膽創新+敢想敢拍+定位精準=爆款精品
獨樹一幟之處,渠道廣,資本絕不幹涉創作,确實能激發各個地區的原創團隊,靜下心來創作。
而且上線就是一次性放出,多棒。
從各種新聞和網飛上各個國家劇集的數據和表現來看,韓劇确實早就是亞洲内容頭部地位。
但真的沒必要太迷信,太鼓吹。
01 擁抱技術,但不放棄内容制作的精髓和本質
我之所以十多年前開始入坑懸疑,推理,刑偵,犯罪,偷盜題材,不就是因為遠離日常,天馬行空,那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轉,打破我認知的三觀?
恍然大悟之後,引發的深思也好,回味也好,樂趣無窮。
畢竟我們普通人規規矩矩生活的日常,是很難接觸這些的。
我沒看過原版《紙鈔屋》,所以不存在先入為主的濾鏡。
我隻是單純覺得,韓版劇情有點跳躍,有點空。
所有角色都太絕對,很扁平化,人物形象很單一,就隻有一種壓倒性主要性格,沒有那種反差沖擊,成熟的制作很有質感,但也更能感受到某些細節的遺憾。
深入人心的是影視劇作品本身,而不是技術。
著名的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曾在緻女兒的信裡提到,“是你而不是那些工具拍出了電影。”
我覺得這才是一部上乘的經典作品該有的樣子:
任何工具,技術,藝術形式都是為了作品和觀衆的互動在服務。
那些優美的鏡頭語言組合和剪輯,或是服化道的精益求精,或是演技的精湛,很精彩,但不罕見,少了核心讓人心動和心痛的情感,表現形式隻是形式。
所以我們反複觀看那些幾十年前的經典電影時,依然會收獲感動;
而我在看最近網飛幾部韓劇的時候,心如止水,毫無波瀾。
所以我不會過度迷信網飛的招牌,數量越來越多,就免不了有很多成熟作品陷入爆款模式化。
努力完成了任務,無功無過的平淡套路。
比如《地獄公使》《僵屍校園》都是如此。
我更喜歡讓這個題材爆起來的第一部,比如《甜蜜家園》,《王國》第一季,《釜山行》第一部。
美術創作裡面,大師會說,學我者生,仿我者死。
我喜歡的是,豐富多樣的網飛,而不是成熟的複制機。
02 本土化改編,角色再創造
大盜題材,一定需要一個天衣無縫的絕妙框架,各有特點的聯盟小隊,在一起各顯神通,各種化險為夷的驚險反轉。
我看了原版第一季第一集,同樣也是網飛出品,所以劇情的展開框架是差不多的。目前第一季的劇情沒有特别多的驚喜。
将隔壁特有的南北問題融入,肯定是創新改編的大舉動,但利用的并不到位,也不深刻。
主要就是體現在,利用人性,讓人質們難以團結的時候,至少第一季我覺得太淺談辄止,不像網飛韓劇該有的尺度,溫吞平淡。
原版目标是黃金,要比新設定的鈔票來得更實際。
考慮一下體積重量,逃跑的時候,不方便也不合理。
至于自己印鈔票這個團隊自認為非常高明的手段,我覺得是巨大的bug。
一個是除非毀了所有過往的發行記錄,不然憑空造出來的号碼,一定有手段追蹤;
一個是他們太蜜汁自信了,這麼大面額的韓元流入市場,流通得了嗎?兌換得了嗎?小币種太容易被發現了,又不是世界上能通存通兌的強勢貨币。印的是美元我還相信。
角色方面,女主全鐘瑞驚豔好看,出場前十分鐘的獨角戲,梳理冷漠,對什麼都無感的空心人,失去希望,遺世獨立,喪氣十足,真的很有味道。
所以東京的人設,人物的弧光,本可以更出彩,更極端戲劇化,投入計劃後的東京,反而沒有了個性和存在感。
全鐘瑞,我真的很喜歡,不管是《燃燒》《電話》,真是天生的演員。
女性警察的角色,融入那麼多女性的現實困境,家庭,事業,育兒,感情,是女性視角,也是難得智商情商在線的正面形象,溫柔也有權威,有力量。
女強人不是非要把自己變成漢子,她也可以很講究外在,有愛美之心,家庭事業兼顧,主導案件談判的間隙,回家一趟,換一身得體的衣服,關心家人,也挺好。
但我會覺得突兀,和主線關系不大,加不加入并不會影響整體,甚至有些像前幾年的美國主流影視劇,一定要加入非裔主角,才算政治正确,太刻意了,也不出彩。
其他角色幾乎就是一種特質個性,扁平化到底。
為每個角色過往做得鋪墊交代,明明就是要将角色的特别展露出來。可惜大部分都很平淡。
教授唯一的起伏轉折,就是莫名陷入愛情,一直遊刃有餘,突然慌張差點功虧一篑,太突兀了。
柏林更多的就是一種暴戾和狡詐,虎視眈眈,伺機反叛,就算來個絕症梗,我也不覺得可以增加多少高光,沒有什麼魅力。
丹佛的演員在《惡之花》多出彩呀,這裡雖然演得不錯,但也就是一種毛躁,有勇無謀,随心而動。
他的老父親莫斯科,就更像個和藹的大叔,埋頭苦幹,還要刻意地标榜一下自己的高風亮節,高于團隊平均水平的道德尺度。
裡約,隻說人設,沒什麼記憶點,很難共情,因為臉喜歡我倒是能理解。
團隊其他人,Helsinki, Oslo, Nairobi就更像是三個無情打工人,幹活AI,背景闆。沒啥存在感,也沒有推動劇情的重要作用。
能铤而走險的人,首先就不能是我們想象中,和平常人一樣的性格和行事作風。
他們會有善良的人性閃爍,但絕大多數行為是不能夠被偶爾的舉動洗白的,不然觀衆不都是斯德哥爾摩?
能讓觀衆暫時為他們的人格魅力着迷,就肯定有角色的高光之處,比如原版裡的柏林,自帶一種矛盾反差的優雅。
幾段感情線,開始得莫名其妙,發酵地得極為神速,完全沒有必要大張旗鼓。
教授和談判專家的創新CP,丹佛和人質的愛情,我尚且還能理解,雖然也是可有可無。
不必要的幾段激情戲,要麼就幹脆點,大尺度到底,欲拒還迎,點到為止,也沒什麼情色氛圍,真沒意思,太拿我們忠實觀衆當外人了。
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局長這個角色的拉垮無恥程度,太ws了。
李主傧也算我路好,這個角色的戀愛腦,真的沒必要,局長那長相那雞賊,那詭計多端的窩囊樣子,我實在受不了。
這還不跑?這還等啥?謝他不娶之恩。
壞人暗戳戳地蔫壞,觀衆更容易上頭。
03 當陷入僵化套路
當作品越來越多,勢必會遇到雷同,相似,撞款的時候。
真正的神級好劇,百裡挑一。
隻不過,就算網飛韓劇也開始套路化複制成功模式,至少人家的平均質量遠高于我們的國産劇,包括為了zz正确刻意為之的價值觀。至少沒歪。我說的就是最近的國内爆款,迅速讓觀衆下頭的《夢華錄》,我已經徹底停在18集了。
所以總體而言,這部劇還是可以下飯的。
我和愛寫影評的大導演樸贊郁一個觀點:
如果我隻有吐槽,那幹脆不要寫它的影評劇評。(多着眼于優質,不值得一看的作品,沒必要傾注太多精力)
神劇畢竟還是少數,總還需要各種各樣的劇來消遣,多看多比較,才知道什麼是更好的。
作者:小冒,年讀120+本書,兩大視頻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台50w+,用愛發電。立志通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百家号/頭條/騰訊新聞讀書賬号@芸淡風傾愛讀書,影視劇評賬号@芸淡風傾。
公衆号/豆瓣@芸淡風傾,微博@芸淡風傾_紫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