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給這段真實曆史以及試圖還原的努力,但在紀錄片創作方面一般。

最大問題是個人主觀視角和抒情鋪得太滿,紀錄片重在呈現事實,把講述權交付給親曆者和事件本身,而非以主觀抒情替代觀衆的感受。導演的講述、反應鏡頭,人物的感歎可以删掉大半,用字幕信息和事實性畫面來表達。

前十分鐘鋪墊太多“故事很精彩,我要講故事了”,到了故事正式展開的部分好很多。

動畫演繹與幸存者(或其家屬)的講述交織,緊張,真切,有代入感。其中幾個士兵故事很鮮活,還原了他們的日常,與作為普通人的樣貌:作為大哥給小弟寫的遺書;和香港女孩相戀并結婚,寫信希望得到媽媽支持的士兵……也通過文字、音頻還原了戰場上的衆生相與一些主要人物的行動,比如爬上甲闆後又深入船艙,安撫傷兵,維護秩序的軍官……這些大量資料素材的挖掘、梳理、呈現做得很好,呈現了很飽滿的血肉豐富的人物與故事。

不過每到沉船的高潮情節點就斷開,插入另一條線的叙事方式讓人難受。但某種程度上也拉開了距離看這段曆史。

在這些節點上插入了美軍,日軍的視角。一方是雖然是執行任務,但意識到釀成慘劇的忏悔;另一方則在違背人性道德,違反日内瓦公約的「惡行」之下,進一步挖掘了集體規訓(不能與别人不同)與平庸之惡。

中國漁民的部分有比較強的贊頌宣揚意味,但在危難時刻,這種盡全力的國際主義援助的事實與細節讓人動容,也是本片,這場大戰中重要的互文——有令人分裂,迫害生命的殺戮,也有跨越種族,拯救生命的連接。

通過一個事件非常全面地展現了戰場上各方的意圖,戰争摧毀生命之殘忍,其中的道德崩塌與人性光輝,以及戰後創傷,對于戰争參與者及其整個家庭的傷害。“即使他們幸存下來,回來了,他們也不是原來的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