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本文參與書香瀾夢主題征文第51期“錢”專題活動。

《喬家大院》講述了清末的晉商喬緻庸大起大落的一生,在清末戰火紛飛的背景下,創造一系列的商業傳奇,觀衆也能看到當年叱咤風雲的晉商的賺錢門道:

1 創業

喬家始祖喬貴發,祖居祁縣喬家堡,因其父母雙亡,早年常為人幫傭。乾隆初年與秦姓結為異姓兄弟,一同出走口外,開始在包頭開廳合成當鋪做夥計,稍有積蓄,便轉到開草料鋪,兼銷豆腐、豆芽、切面及零星雜貨。二人苦心經營,生意日見起色。但後來又一度虧賠,幾乎歇業。喬隻好回原籍種地,留秦姓守攤。喬回原籍後娶積氏為妻,後續李氏。

乾隆二十年(1755)口外糧食豐收,秦氏趁糧價低時購存一批黃豆,不料次年黃豆歉收,秦把黃豆出售,獲利頗豐,便把喬從原籍叫來共同經營。喬秦二人把店移到東前街,開設客貨棧廣盛公,喬秦二人當上了财東。到嘉慶時,廣盛公生意十分興隆,但一次倒賣“買樹梢”蝕本。所謂“買樹梢”就是當農民急于用錢時,将其青苗作抵押,商号借錢給農民。廣盛公這次“買樹梢”蝕本,幾乎倒閉,幸當地往來業戶支持,議定将廣盛公欠款緩期三年歸還,使廣盛公得以苟延殘喘。到三年結賬時,廣盛公不但還清了債款,而且大有餘利。秦、喬認為此乃複興基業起點,便把廣盛公改名複盛公。喬氏以在中堂、大吉堂、進修堂、德興堂名義,秦氏以三餘堂名義,在複盛公共投資白銀 3萬兩,業務仍以經營油糧米面為主,後又兼營酒、衣服、錢鋪,買賣日益興隆。

2、貿易

      過去茶葉和絲綢是兩樣最賺錢的商品,喬緻庸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冒着巨大風險重新疏通了茶道,重新打通了福建武夷山區至中俄邊境的買賣城恰克圖約4500公裡的茶道,重新整合了茶商、貿易夥伴的資源,重新占據了茶葉貿易的有利位置,也為後面開辟新的領域提供了基礎。茶葉其實也屬于需要龍票的特許經營的行業。喬緻庸先從水家借銀子,再借龍票(茶葉特許經營憑證),順利完成了商業資源的整合,形成了利益共同體。茶葉和瓷器裡來是我們的大宗出口的主要貨物,因為戰火的原因,水家的國際茶葉貿易也斷了很長時間,同時也給了喬緻庸重啟茶道的機會。

3、票号

      票号不同于此前的錢莊,也不同于後來的銀行,算是銀行出現以前的一個過渡産物,所以“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票号賺錢最多的業務莫過于彙兌,喬緻庸也正是站在了票号彙兌的風口之上,這才能夠如此輕易、瘋狂地利用票号斂财。金融總是比實體更容易賺錢,沒有生産和運輸周期,沒有地域限制,隻要有信用支撐,最怕的是擠兌,喬緻庸也是在老丈人的支持下頂住了同業前輩“日升昌”的壓力測試,才能立足與發展。喬緻庸的票号被授權做政府稅銀等生意,是喬東家站到人生巅峰的原因。後面戶部的銀行辦起來了,也是喬東家沒落的原因。票号按照生意類型也有三種,政府,商人和百姓。在戰火紛飛的時候,使用銀票的方式,完成朝廷的銀子的收入與支付确實是一個創新,當然也是喬東家發迹的主要原因。對于在不同地方往來做生意的商人,票号也是一個安全方便的選擇。

光緒十年,喬緻庸把大德興改為大德通,同年專門成立了大德豐票号,專營彙兌。在喬緻庸經營下,後來大德通和大德豐都成為全國屈指可數的大票号。光緒十年大德豐成立時的資本是6萬兩,沒幾年就變成12萬兩,到光緒十幾年的時候資本已經增加到35萬兩了。 原因其實很簡單。喬緻庸把每年利潤部分繼續投入作為資本,行話稱為“倍本”。通常山西商人會在每一個賬期分利,每個賬期一般有3年,4年或者5年。喬緻庸幾乎所有紅利都投入到資本中,他的資本在當時的票号裡也可以說首屈一指。當時有人估計喬家的資本有四五百萬兩白銀。建國後的研究估計,喬家的流動資金約在800萬到1000萬兩,這還不包括票号和房地産。

喬家的起家是靠喬貴發的勤勞和用心,發起是喬緻庸抓住了票号的紅利。每個時代都有受到眷顧的人。發迹靠的不僅僅是運氣,還有個人的德行與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