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迷武林帕克自制海报

《人约黄昏》

Evening Liaison / Meeting in the Dark

导演: 陈逸飞

编剧: 王仲儒

主演: 梁家辉 / 张锦秋

地区: 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粤语

上映日期: 1995(戛纳电影节)

片长: 98分钟

IMDb: tt0116239

《人约黄昏》30周年

今年是艺术家陈逸飞逝世二十周年,故此他电影的作品也特意增设,登上了2025年第2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其中《海上旧梦》(1993)、《逃往上海》(1999)《理发师》(2006)都是4K修复版,虽然《人约黄昏》(1995)不是4K修复,但却是难得一见的原版!《人约黄昏》曾在1995年作为特别关注单元“UN CERTAIN REGARD”参加了戛纳国际电影节,今年恰好是30周年之际!

...
《人约黄昏》开机仪式吴思远、张锦秋、梁家辉、陈逸飞

...

电影原版由香港导演吴思远的创办的香港思远影业公司出品和发行。1996年大陆发行时发行一栏里加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人里除了吴思远还加上了吴贻弓。在剧情方面大陆早期版本基本无删减,但后期在CCTV6上放映的版本至少有两处明显的删减,一处是徐先生(梁家辉饰)淋雨后换衣服的戏,另一处是徐先生(梁家辉饰)和鬼(张锦秋饰)的床戏。

本次电影节放映的版本虽没有经4K修复,但胶片感突出且比CCTV6版本所谓的高清还要清晰不少。本期“电影里的上海”栏目我们聊聊电影里对老上海场景的精雕细琢,以及电影原作小说《鬼恋》的背景补充。

...
...
《人约黄昏》电影剧照|神秘女子和徐先生

电影里的“老上海”

最早的栏目叫做“老电影里的老上海”,原本是意在寻找电影里实景拍摄的上海取景地。这些电影大多数比较老,至少是90年代甚至之前的电影,同时片中许多实地的取景地都发生了城市面貌上的变化,有些老房子已经拆掉消失变成了高楼大厦或是绿地。后来我们内容里也加入了一些新电影,比如《爱情神话》、《好东西》和《无名》、《酱园弄》这些新片,于是栏目改成了“电影里的上海”更准确些。

那么何为“电影里的老上海”呢?我想这个描述能够更精准的表达,年代剧里借用上海的实地场景打造“老上海”风貌环境的那些片场。比较经典的就有1987年斯皮尔伯格的《太阳帝国》。剧中主要勘景了上海外滩、苏州河、黄河路和凤阳路口等街景作为片场,道具组和服饰组以老店招牌、宣传标语和老物件(交通工具如:黄包车、有轨电车、老式汽车、黄包车茶杯、细节包括家具、报纸、杂志…)等,配合剧中演员们的服装服饰加上化妆形象设计,还原出1941年代的那个老上海。z

作为画家,陈逸飞对电影画面有着艺术家的追求。他对于中国近代思考在他1979年的画作《踱步》中就显露凌厉。中国近代鸦片战争、甲午风云、五四运动等大事件浓缩于画面之中,宛如一部浓缩的电影。1993年陈逸飞的首部艺术电影《海上旧梦》中已经能充分的描绘了他对“老上海”的想象和理解。从石库门到新式里弄、从外滩、南京东路到跑马场的十里洋场、再到酒店舞厅里的歌舞升平、从学校到茶馆教、从茶馆到到澡堂再到长三堂子。舞女名媛遇到的三教九流……虽然什么话都没说但画面所及之处都无不包含,每个场景细说都可以延伸拓展为一幕大戏。

...
陈逸飞作品《踱步》1979

...
陈逸飞作品《海上旧梦》1993

老上海画面的精雕细琢

1995年陈逸飞终于完成了首部电影剧情片《人约黄昏》。《人约黄昏》电影根据徐訏的小说《鬼恋》改编而成,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以主角第一人称的徐先生讲述了他在烟具店邂逅了一位叫做“鬼”的神秘的黑衣女子,两人交谈“甚欢”,相见恨晚。但世间的恩怨情仇让女子感到疲累不堪。故事最终,她选择了消失在迷蒙的烟雨之中的故事。

北大哲学系毕业的徐訏是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大量作品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手法把自己即徐先生带入小说中。《鬼恋》中神秘、唯美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秘女子在电影中烘托的十分到位,这些都离不开导演和制片人的整体把控,对老上海场景的精雕细琢、电影摄影师对画面的掌镜,当然更少不了选角上的精准把握。

光线运用

《人约黄昏》当年荣获了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摄影奖(摄影师肖风)。这让我想到了拍摄《海上花》的摄影师李屏宾、《重庆森林》的摄影师杜可风,他们对于电影里光线的设计和运用。在《人约黄昏》开头徐先生和神秘女子邂逅时用自来火照亮神秘女子的脸庞这段设计的很妙。

...

徐先生请客烟具店伙计吃路边摊这段戏,两盏油灯细节到位, 在布光上非常克制。

...

生活细节生活场景围绕衣、食、住、行展开。电影里有许多道具细节,比如一开始烟具店里的洋烟和洋火很考究。早饭摊的蒸笼格子,现炸的糍饭糕、徐先生翻阅的《良友》画报、刘家帧饰演的报刊编辑翻阅的《申报》。还有马路上出现的交通工具有电车、汽车、人力车。还特意做了一个老上海的路牌,写的是山东路。路上也少不了行人,电影里还找了不少外国人做群演,凸显了租界内华洋杂居的繁荣景象。

...

...

...

...

...

...

...

...

...

...

1.烟具店|老城厢松雪街

小说开头是徐先生和神秘女子邂逅的烟具店在南京东路/山西路口。电影里买洋火和香烟的店的外景是则在老城厢里的松雪街取的外景。如今那边早已城市旧改老房子基本都没有了,难觅当年踪迹。寻着松雪街这条线索,我特意对比了秦兴培老师1993年拍都视频,终于里面找确认了烟纸店具体的取景地在松雪街/复兴东路路口。和秦老师讨论时他说,视频是他1993年拍的,那时候这里有一家鸭店。

...

《人约黄昏的》开机仪式也在这里。小红书里的小李额姆妈补充说,烟具店的内景是在俞家弄阜民路口拍的,说那天围了好多人,只知道是梁家辉来拍戏,后来才知道是《人约黄昏》。

...

...

...

...

...

...

...

...
...

...

...

...

...

...
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1楼的爵士酒吧

...
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8楼的和平厅

舞厅这段戏是个蒙太奇,徐先生和同事从和平饭店出来时坐的是华尔道夫酒店(原上海总会)的老式电梯到的大堂。那会一楼应该还是上海的第一家肯德基。

...
上海总会|华尔道夫的大堂立柱

徐先生上班的报馆取景于外滩B面滇池路上的仁记洋行二层。

...

...

...

...

...

...

...

...

...

夜景部分特意设置了台理发店彩条灯,为寂寞的漆黑中增色了份暖意。

...

6.圣约翰大学旧址电影里的设定是小学堂,神秘女子曾在这里教书并结识了人生导师兼伴侣,并最终被对方引入了革命的道路。电影相较小说做了很多人物的拓展,对神秘女子的经历做了补充。

...

7.张园|徐先生买早饭的地方

张园这篇目前还在改造中,还无法进入。之前倒是拍过一张外面的门头,有机会等开放后再进去看看改造成果,就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电影里的位置了。

...

...

...

...
...

...

...

艺术家陈逸飞

©️陈逸飞家族

陈逸飞(1946-2005)是当代美术界杰出的艺术家、海派文化的继承发展者、“大美术”和“视觉艺术”的倡导和践行者、红色文化创作的开拓创新者、倾心投入城市文化建设的贡献者、也是具有时代影响力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电影出品人

...

作家、诗人徐訏

徐訏(1908-1980)浙江省慈溪县人。193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旋即转入该校心理学系,修业两年。1933年去上海,先后在林语堂创办的《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担任编辑。1936年赴法国继续研读哲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即返回祖国,参加抗日救亡活动,辗转香港、桂林、重庆等地,从事编辑、教学工作,期间发表过中篇小说《鬼恋》,长篇小说《风萧萧》。1944年以《扫荡报》特派员身份赴美,抗战胜利后回国。1950年去香港,后定居香港,任香港浸会学院院长,直至去世。

...

参考资料:

电子书网站好读

陈逸飞视觉艺术公众号

纪录片《时代逸飞》(2025)

剧照AppleTV《人约黄昏》韩国区域版

《从徐訏到王安忆、孙甘露:审美化的革命书写潜流》

电影里的上海发起人

...

公众号/豆瓣:上海ShangHigh微博:城市CityHigh小红书:武林帕克ShangHigh主理人微信:yey949(需备注)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独立探索吃行视觉

Shang_High上海|摄影|音乐|漫步|看展|观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