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装正剧,老编最喜爱的,要数15年前的《大明王朝》了。
在豆瓣上,这部剧的评分高达9.7分,至今都是无可超越的经典。

然而,这一部剧在当初播出的时候,收视率却一度很低迷。
只有0.41%,远远逊于央视台播出的《雍正王朝》(16.7%)。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曲高和寡。
在10年前,主打综艺和娱乐的湖南台,受众都是清一色的偶像粉丝。
而《大明王朝》这样的严肃正经的历史剧,和湖南台的受众也是大杆子打不着的。
所以,一部经典剧,也淹没在了收视遇冷的浪潮中,成为了一颗遗珠。

好在,这部剧终见天日,依靠过硬的口碑脱颖而出,还捧红了一众演技派和老戏骨。
比如张志坚,黄志忠,王劲松,倪大红等人。
当下播出的古装剧《天下长河》,在口碑上显然不能和《大明王朝》相提并论。
但是在时下“披着正剧皮谈恋爱”的一众古装剧面前,算是脱颖而出的一部了。
全剧和《大明王朝》一样,一众实力派加盟。
谢绝了乱七八糟的流量明星,没有狗血爱情,播出之后,收视率飙到了卫视的第一名。
这也说明,观众们的审美在逐渐提升,精良之作才是王道。

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该剧是一部关于“黄河治理”的正剧。
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老百姓。
从古到今,因为大量的泥沙淤堵,也引发了很多的灾难。
黄河治理也成为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中之重。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初年,黄河泛滥问题就多达67次。
在此期间,很多被派遣过去的官员,监守自盗,中饱私囊,再加上明朝时期的战患,黄河问题日益严重。
康熙皇帝也前后六次南巡,视察黄河问题。
所以,黄河问题是有很多可供发掘的资料,这也为影视剧提供了大量热门的素材和元素。

在《大明王朝》中,也有关于河道治理的问题。
《天下长河》的主人公是康熙,讲述的是在治理黄河水患,提拔了陈潢、靳辅两位忠臣,最终平定患难的故事。
因为有大量的可供考究的历史和资料,所以,一个合乎情理,尊重事实的本子也是最基本的。
不然就会有很多的历史学家把你喷成筛子。

导演张挺,既担任导演,还担任了编剧。
他说这个本子,10年前就已经写好了,但是前后修改了很多次。
古代的水利工程,虽然重大,但是“很专业,还未必能讨好”的话题, 也是很值得出现在屏幕上的。
剧组考察了很多的史料,走访请教了很多的专家,为电视剧做好了背书。
历史治理河道的工艺,就多达上千种,剧组也是废了很大劲,还原了几十种。
就像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平沙,铁滑车等道具,也都是有历史根据的。

故事的背景,是在康熙十五年。
七州县有了巨大的水患,河堤受不住了,官员逃跑。
一旦出了事情,十里八乡和周边村落都会被淹没。
黄志忠扮演的靳辅,亲自赶到了灾区,和大家一起救灾。
康熙给下的死命令是——“人在堤在,人亡堤亡”。
眼看着黄河就要决堤了,靳辅只好派出了一支敢死队,要去炸堤,好引走黄河水。

这个时候,靳辅的儿子主动请缨,带领着几人小分队,冒死炸堤。
炸堤成功了,很多百姓被救了。但是与此同时,靳辅也因为私自炸堤,被王光裕参了一本。
和靳辅“出了事,灭我的族”以命治水相对应的,是朝廷官员们的尔虞我诈。
河道出了问题,是天灾,也是人祸。
康熙的心里门清。

王光裕中饱私囊,贪污了很多。
他把希望还寄托在靳辅身上,如果他成功了,自己也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他派下人送给靳辅一盒老人参,但是刚直不阿的靳辅却当着下人的面,让把人参煮了,汤分给老百姓喝,并且表示,老王会把粮饷送来。
打了王光裕的脸。

朝廷内部,也是暗潮涌动。
出了事皇帝发了火,一个个大臣,有的要去带头募捐,有的要携带家小,亲自去督战。

表面上看似忠心耿耿,背地里,却都自己的算盘。
索额图想要弃车保帅,牺牲王光裕,免得连累到自己。

而明珠也有自己的算盘,想要彻查这件事参倒对手。
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好在,康熙皇帝是个明君,不动声色,也会利用帝王权术。
时而给明珠画饼,时而不怒自威,恩威并施。
庙堂内的权谋辩论,朝廷外的水患战乱,也让这一部剧分外好看。

看了几集,这部剧的制作,演员们的演技都是相当在线的。
方向没有走偏。
也没有加入感情戏和偶像戏份,还是很用心的。
男主角罗晋,是一位中生代的演技派。
他出演的很多电视剧都很有家国情怀。
比如《鹤唳华亭》,比如《三国》,比如这一部《天下长河》。
从委屈的“皇子”到一代明君康熙皇帝,罗晋的演绎层次分明,这一次也是选对剧本了。

而其他的老戏骨们,虽然是配角,但是演技都是不遑多让的。
曾经在《鹤唳华亭》中狠虐太子的黄志忠,这一次和罗晋搭档,变得小心翼翼。
伴君如伴虎,罗晋“太子”受的气,这次终于报仇了。还是很有意思的。

奚美娟出演的是孝庄皇后,这一位女强人,看点十足。
梁冠华,苏可,公磊等人,也都是大家很熟悉的戏骨级演员。
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没有拉胯的。
一心搞事业,没有拉胯的爱情戏是优点。
历史正剧,这样拍就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