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12月2日,《視聽》将本片定為影史第一,很是震驚,不太熟悉這部影片,搜了一下,發現八月份已經标記想看,于是,今晚就認認真真花了三個半小時膜拜!
首先,看完後意猶未盡,陷入沉思。很明顯是一部女性主義作品,更難得的是,這部調度的處理,很是老練,沒有一絲炫技,僅僅是幾個固定長鏡頭拍攝演員的表演,很特殊。查了查這位女導演,發現二十多歲就已經創作出這麼偉大的作品,很了不起!
其次,我将從叙事,影像,聲音,人物形象,女性主義與存在主義這些角度,談談我的初步感受。
一、本片的叙事結構很簡單,講述了一位寡婦為了能與兒子生存下去,不斷賣身來賺錢的故事。獨特之處在于,本片講此故事分為三天(實際上沒有三天,第一天是從下午開始,第三天是下午結束,因此大概兩天多一點),第一天介紹了女主的身份,是一個妓女,也是一位母親,第二天展現了女主的整個一天的生活過程,第三天同樣也是,隻不過最後女主受不了這種賣身生活,殺了嫖客。這種每日重複的生活很壓抑,而導演展現的十分細膩,重複的事情又展現的真實。特别是第三天,因店門關閉,使得女主提前完成了任務,而在等照顧嬰兒的任務時,她隻有等待,時不時的看鬧鐘。很是細膩!
二、影像上,最能體會到的是導演對于空間的處理。影片90%的拍攝場景都在家裡,而前一個小時的家中場景拍攝,加上固定長鏡頭,很是壓抑,充分展現了家庭婦女的悲慘境遇,于此産生共鳴,當兒子出去上學時,讓我也很想擺脫家庭的壓抑空間,讓人踹不開來氣。而空間的處理,最好的一場是在第二天,女主賣身後的無措感,導演似乎故意将空間再次壓縮,加上女主匆忙的走動,浴室空間的黑暗與廚房空間的亮光來回跳動,讓觀衆也移情于女主的慌亂之感。
三、聲音上,本片聲音處理最大的感悟是在第三天,女主提前完成任務,在客廳等待的一段,此場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展現。影像上,僅僅是女主的全景展現,而聲音确實畫外聲,街道的汽鳴等混亂聲音,也襯托出女主作為家庭主婦的壓抑。
四、人物形象上,此片大量的鏡頭展現在女主的身上,女主演繹的很棒,也很細膩。這種細膩仍然體現在第二天,賣身完,頭發的混亂,将錢放入存錢罐中未蓋上,鍋裡的水煮沸後忘事,不知所措等等,演繹的很真實。此外,兒子的形象設定為乖巧懂事,但具有戀母情結,對于父母之間的房事,很是嫉妒。而正是因為兒子對于男女之間的性愛的否定,讓女主厭惡了自己的妓女身份,最後殺害了嫖客。
五、本片的主題最終體現在女性主義身上,而這種女性主義,實際上在展現家庭主婦的每日重複勞作,就可以看出女性始終活在服務于家庭的瑣屑之中,無法脫離這壓抑空間的房子,讓觀衆産生對家庭主婦的同情,而這又是僅僅不夠的,于是導演又給女主加了另外一個身份,便是妓女。想到吳永剛導演拍攝的《神女》,此片也大同小異,女主為了養活兒子,僅僅做家庭主婦是沒有收入來源的,而自己又不能離開家,在這樣的矛盾之下,隻能通過賣身來賺錢養家才是可行之策,因此兩部片所表達的女性力量又是相同的。
六、此部片不僅僅是女性主義之作,也是一部存在主義之作。薩特說過:“存在先于本質。”人活着意義在于什麼,沒人知道,女主也并不知道,于是隻能每日活在輪回當中,幹着重複着的事情,因此這是悲哀的。這種輪回,不斷重複的手法讓我想到另一部影片《都靈之馬》,每日的作息是重複不變的(吃土豆,凝視窗外,睡覺,喂馬,出行等)。因此,也是異曲同工的,隻不過此部片的叙事更加清晰明朗一些,哲學的意味沒有《都靈之馬》之強。再回到此部最後結尾,仿佛女性打破了輪回,但在最後一個超長的長鏡頭中,我們看到了女性覺醒的萌芽,看到了女主的勇氣,但并沒有看到女主的堅定,僅僅是從一個迷茫陷入了另一個迷茫之中。。。
回想當下,人是苦的,我們不也是重複着這樣的生活,來回的上下班,來回的學習,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點一線的考研時光,重複輪回也許是人的必經之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