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封神榜》在文學成就上遠不如《西遊記》,但是同為神魔小說《封神榜》對道教的神仙譜系做出了很完整的戲劇化表達。但是在電影封神的改編裡這一點被完全丢棄了。
整個電影改編看不到神仙角色之間的師承脈絡,也看不到闡截兩教之間的派系鬥争,更重要的是一些神魔世界觀和設定都丢掉了。
比如說,殷商遭天譴的理由是殺君弑父。這種儒家倫理的表現跟神魔的設定就不符合。小說原著是因為商王殷壽在祝禱女娲的過程中寫下淫詩歌冒犯女娲,再加上自己荒淫無道才形成了人神合力滅商的神魔設定。
再比如“十絕陣”在原劇情中是十個陣,分别由截教(即通天教,道教的一支)十個高階弟子立陣 ,再由十二金仙(元始天尊代表的道教派系)中的十位分别破陣。這裡涉及到的神魔設定是,所有修行者要想成仙都要渡過死劫,要麼徹底死亡後魂魄歸位封神榜封神,要麼死後魂魄被救重回本體渡劫。所以十二金仙才有最後的肉身封神,而截教都是來世封神。
并且在劇情上,“十絕陣”起到了推進伐纣進程和促進闡截兩教反目的作用。随着截教立陣弟子的地位逐漸提高,闡教每破一個陣就殺掉一個截教弟子,最後引得兩教教主親自下場鬥法,并給整個故事畫上句号。
上面這些都是一些細節,更别提原本劇情中豐富的神仙法器、複雜的人物性格、貫穿全篇的宿命論和諸多凡人角色的刻畫,就全部被抹平了。
本來《封神榜》就這麼點精華,電影改編還棄之如敝履,這一點是非常可惜,也是非常失敗的。
最後彩蛋裡通天教主屁事沒有直接出山鬥法真的是太看不起别人在劇情裡和元始天尊平起平坐的設定。
記錄第一次給電影打一星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