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知遠對話彭凱平|你願意活出什麼樣的世界?

肉眼可見,許老師逐漸和彭老師聊地異常開心,作為聽者也不自覺嘴角上揚,打開這一期節目是今日頭一份滿足。

節目其實抛出了好多貌似我想要或需要思考的問題,但是還是習慣于懶懶地“被動”吸收部分,慢慢也許再内化吧。這個世界,抑或是這個國家,總需要有這麼一群人時常站在曆史和或社會的角度去審視群體現象,也很幸運能夠在想要獲知的時刻可以了解一點,然後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作為芸芸衆生的一小分子,更多地還是落眼自我個體的生活。本以為“自愛”是一個極其寶貴的詞語,今日倒也發現也許它部分代表着“疏離”,貌似也需要有一點反思。

回到個體視角,确實大多數情況下在以“第一人稱”思考和生活,倒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無法短暫脫離“局内人”的狀态也許并不能夠更好地生活,因此需要“第三人稱”。總在面對外力的時刻“想”要跳脫到第三人稱,也有在面對強烈情感沖擊或變化時無法跳脫“第一人稱”,這種“靈活地”轉換也許是一種極強大的能力。

關于快樂,以往的理解裡,快樂是一種感性,實則快樂是一種理性。也許理性的快樂是經過選擇的,面對任何境況都可以去快樂,擁有這種能力是一種持久地、不易于被左右的快樂。當然感性的快樂不可缺少吧,感性容易讓快樂加倍,讓快樂變細微。

還有諸多剩下的“盲點”,需要與自己碰撞,希望下次再重看這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