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術性和娛樂性的平衡,娛樂性沒有流俗而是符合人物性格、主題、情節,幾個笑點:一 李凱出場的方式 二 老朱給珊珊送飯 三 家甯在公交車上給孕婦讓座 四 梁伯母來到
五 國倫引用陀思妥耶夫斯基 等等
(BGM真重要啊 或喜感或悲情的)
在展現人物感情和性格時,最濃墨重筆的是老朱和家倩,接着是家珍,接着是家甯,然後是他或們的愛人好友,最後是梁伯母、大飯店老闆、雷蒙、家倩上司兒子、幾個學生等等,這些人物真的是太多了,多得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一樣了,而同樣處理的面面俱到 ,同樣的有普世性。區别就在楊德昌的人物塑造重在史詩感,李安重在煙火氣。
明道在搬東西時特意給了幾個鏡頭,他搬那個大箱子出房間時可以看出他這樣橫着搬加上他的手是太寬了一些,明道也停了下來,鏡頭就給到這,搬那麼重的東西又要調整方向、擠着門框是很麻煩的,接着是搬盆栽時植物倒了,這也是很容易讓人麻煩的事,但明道始終沒有惱怒,沒有埋怨。家珍的感情比較複雜,暗戀無果編造謊言,信仰基督長時間不戀愛,家人一提到他的戀愛和信仰她就生氣,最後卻很心急的确認關系。家珍被塑造得生動,她倔強又自以為是,感情上受過去壓抑再到爆發。我覺得有幾個地方講得特别妙:家珍在等馬路時停基督教的聖歌之類的,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明道喊了她好幾次才讓她注意到,說完後家珍看着明道騎着摩托車潇灑而去,明道将家珍拉出了自己的世界,重新追求愛。家珍化妝那天溫伯伯才剛去世不久,聽到窗外的情歌她像往常一樣不耐煩,這次她搬進了音箱放歌化妝,本是悲傷的日子家珍卻控制不住自己的沖動。還有即使在已經重新戀愛,看似已經煥然一新的家珍在家倩問及為什麼會嫁給一個非基督徒時,還是表現得十分不悅,自己的秘密真是一點都不讓碰啊。
家甯的感情算是最簡單的了,但我覺得是最動人的,情愫萌生就仿佛我中學時幾個同學的那些事,确定感情就是同看國倫給奶奶的拍的相片洗出來的場景而對生命與死亡的震撼感。
還有家甯和雷蒙的“朋友“關系,雷蒙的沒有童年回憶,雷蒙的隻在乎欲望,對家倩的不理解,對結婚的不在乎,不過雷蒙更多的像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的哈尼一樣,是個象征,雷蒙是現代的感情淡薄的象征。
電影裡每對男女的關系都有點特殊,有些奪人眼球,有的地方仿佛是在刻意欺騙我們,掩飾情節,簡直如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樣惡劣,比如家倩原想去醫院看望溫叔叔,溫叔叔卻提前出院,家倩要離開時意外撞見父親在心髒科檢查,身旁又有護士推着一個奄奄一息的老人路過,接下來又體現了老朱奮力跑步,老朱在意家倩詢問他的身體,老朱經常分錯女兒的内衣來展現老朱一個老人的悲哀,女兒們對父親的擔心。而最後,那個心髒檢查隻是老朱身體檢查的一部分,還是可以給梁伯母看的健康水平。但是仔細品味一下,這其實不是欺騙,不是無聊的花招,而是一種豐富,老朱的人到暮年的悲哀是有的,是真的,是沒在這次出現問題,下次會出現的。李安的處理是給老朱加上了個體的追求,而不是為了家庭一味地犧牲,這是親情和愛情在老朱身上的共存,呈現出一股情感洪流。
(李安選角色真是好,楊貴媚擋的住這麼多的表情特寫厲害了。)
鏡頭 電影的開頭是熙熙攘攘的台北街頭,後來台北街頭又出現了三次 這是一種傳達普世性的鏡頭,每個人的家都是這樣的。 還有電影的每個鏡頭都相當貼合情節和情感,讓情節推進十分流暢,讓人物的豐富情感得以展露。對鏡頭我實在是全無了解,等以後有能力了再來分析吧。
沒有情節是突兀且不合理的,隐喻的情節無比自然,幾乎是借真理來隐喻(我指的是飲食和男女,但我說得狗屁不通,我以後盡量改進)。用于伏筆和為反轉鋪墊的情節也不單是玩弄技巧,充滿着感情,比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玩弄技巧的電影高了不知道多少個檔次。劇情複雜卻講訴得無比清楚,留白與懸念用得恰到好處。
老朱袒露的情節的伏筆 合理性和意義 之前李安給了幾個情節來隐晦地描寫他們愛情的進展:老朱為第一次晚宴準備時接了一個電話,不僅詢問近況指導做菜還說現在不說要等到什麼時候說呢,女兒們都在家裡吃,隻可能是打給錦榮的,這種關切是一種類似親情的關切還有長輩的牢騷,這時錦榮是老朱家的“第四個女兒”;在和家珍互相安慰時,家珍說父親大概是要跟自己了,錦榮說他要的應該不是這樣吧,後來就被珊珊打斷了,這裡體現出錦榮對老朱的理解,她不像真女兒一樣誤解老朱,而是和老溫一樣理解他:老朱偶遇珊珊沒拿便當擠公車,或許也不是偶遇老朱後來每天給珊珊做便當,這還是對錦榮一家一種類似親情的感情;被錦榮知道後,錦榮找老朱時有些匆忙,老朱問是不是有私家偵探,後來說自己味覺退化了錦榮也沒有驚訝,從老朱和女兒們的溝通之少和不愉快來看,這些信息應該是他們兩個彼此溝通的,兩個人已經對對方明面上互相理解,可以互相傾訴了;老朱拒絕大飯店老闆時說,幸好我沒準備一輩子耗在這件事上,說明老朱有其它的事情要做,他和錦榮應該已經進入情人階段 腦洞大一點,我覺得他們之所以要宣布,是錦榮已經懷孕了。最後老朱要賣房子時說人也已經走得差不多了,這種孤獨大概是一個重要原因。還有老溫的死,老朱的感觸大概既有老朋友去世帶來的巨大哀傷,也有一種對老年生活的警示:生命随時會終結,還不考慮為自己而活嗎 電影裡有兩個特别出乎意料的情節,一個是家珍編造她和李凱的故事,家倩甚至罵李凱說你可是奪走了她的初吻啊,可見家珍講的故事可不是寥寥幾句,這個情節簡直太真實和有韻味了,懸念和留白都處理的恰到好處,我很快就可以想象出一個故事,家珍愛着閨蜜錦鳳的男友李凱,應該是她們确認關系之前就愛上了,接下來是無果的暗戀,然後錦鳳出國,兩人分手,李凱出國,家珍始終都沒有表白,而在某一天,家珍無意地說漏了什麼,她也不好意思和家人說自己是單相思,就編造了一個故事,後來故事越來越詳細,而錦鳳和李凱二人都不在,她可以借這個欺騙家人也欺騙自己。這樣的懸念與留白很好地體現了家人間無法互相袒露的事實,意味深長。而另一個當然就是老朱的這個,老朱的無法袒露并不完全是像家珍那樣的難以啟齒,更多的是他所說的這種顧及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還有一個意義大概是讓這個家庭徹底崩潰,父親的離經叛道是最具力量的。
這部電影的一切幾乎全是為主題服務,我沒有察覺出有哪一處是廢筆,甚至幾乎全片是出彩的片段,隻有出彩的和特别出彩的區别。在電影裡,飲食是維系家庭的,無論是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還是家倩的隻有在做菜中才能找回童年的記憶,甚至老朱作為廚師的形象也是來為電影中飲食是家庭的象征服務。而男女則是拆分家庭的,每一個人離開家庭都是因為愛情,(家倩應該不能算離開家庭,而是這個家庭裡的最後一個人),最後老朱宣布和錦榮在一起,這個家庭徹底崩潰了。家庭雖然崩潰了,大家有了獨立多了的生活,聚餐也因為自己的事情不來了,但這個家庭裡的每個人都走向了新生了(最叛逆的家倩的懷舊,也是一種新生),老朱在喝過家倩做的湯時争吵放姜的量的問題時意外發現味覺恢複了,這真是萬分切合主題,充滿了情感力量,我們發現這個家新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