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肖申克的救贖》好看多了。

犯下深重罪孽的混蛋們,被關在暗無天日的高牆内,像牲口一樣生活,和老鼠蟑螂為伍。每日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似乎前方是看不到頭的絕望。一次偶然的機會,一隻鳥的到來讓他們得到了安慰。這幾個靈魂雖有堕落,卻還沒有完全腐朽黴爛,靈魂深處仍殘存一絲悲憫,這樣的人還有希望得救。

那隻鳥以兩次不同的方式給他救贖:一次是溫柔的,喚起了他的良心,讓他對養鳥産生了興趣,無聊的生活多了一些暖色;一次是暴虐的,帶來了罕見的傳染病,使滿屋子的金絲雀幾乎死光。當房間再沒有金絲雀的歡叫,他心情沉重,不得不去翻閱研究各種鳥類資料,嘗試調配各種藥方,成功救活了那些鳥。然後一發不可收拾,直至成為鳥類研究領域的權威人物,完成了不可思議的人生蛻變。

無論是被判無期徒刑還是心愛的金絲雀死于瘟疫,于他而言都是很壞的負面事件,然而這些負面的遭遇蘊藏着機遇和積極的意義。這些機遇和意義是怨天尤人的人無法看見的。成長往往伴随着傷痛,身體上或心理上。他沒有悔恨,而是冷靜地尋找解決方法,表現出極大的專注和勤奮。

他起初沒有任何名利的想法,隻是出于對鳥類的熱愛,或出于救活它們的責任而不斷學習,這種純粹的态度所激發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有時候,上天是在以我們不知道的方式默默愛着我們。他關上了一扇門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窗,如果暫時沒有看到這扇窗,也不必灰心,保持耐心繼續向前尋找。

兩個囚犯因受不了監獄的灰暗生活,選擇了持槍殺警試圖越獄。一個才25歲的年輕囚犯中槍倒下,傷口本不緻命,咬咬牙就能挺過去,但他甯願死也不願苟活在這裡——他放棄自己,死于絕望。一個不想活的人是救不活的。背負兩條人命的男主此刻吐露出對生命的看法:“生命是最寶貴的财富,生命的意義就是活下去。”

外面的世界也不一定意味着自由,外面有多少人過着像獄中人一樣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牢籠,沒有四壁的監獄,那是我們的心之牢籠。我們自困其中,看不破命運之玄妙,因而渾渾噩噩虛度光陰,其實早已死掉,隻是還沒有埋進墳裡。兩個囚犯想以暴力逃脫這環境,就像從外部打碎雞蛋,結果蛋碎一地;如果能像男主那樣,從内打破,就會産生新的生命,就像那隻破殼而出的金絲雀。

如哈姆雷特的名言:我可以置身在胡桃殼裡,卻依然是無限的主人。

男主到了白發蒼蒼的年紀,仍沒有獲得釋放。這個昔日的謀殺犯暴躁易怒,即使學會了說謝謝仍然冷若冰霜。在最後一次轉移中,他面露微笑,平和甯靜,話語間充滿感恩與仁愛,似有包容世間一切的胸襟,得到的失去的似乎都如雲淡風輕。

俨然是一位通透的智者了。

“隻要把你熟知的歡欣

教一半與我歌唱

從我的唇邊就會流出

一種和諧的熱狂

那世人就将聽我

像我聽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