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吉爾達(Gilda)》誕生之時乃美國熒幕審查中最嚴厲的時刻,同性戀作為當時“性變态”的一種,與當時不能過審的各種元素——攻擊信仰、性暴露、奴隸制、亵童、等一系列更為嚴重的罪行被攔在了審核的閘門之外。但當我們以二十一世紀的眼光來看,除了麗塔·海華斯(Rita Hayworth)驚豔全歐洲的豔舞令人瞠目結舌之外,其中的酷兒浪漫也絕對能讓各位sexual minorities目瞪口呆。
即使已經過去了大半個世紀之久,我仍舊想為這部頂風作案的酷兒暗示作品借用網絡上已有的總結撰寫一篇中文版的浪漫關系分析。本文大部分内容都是en網友們熱心研究的成果的搬用,參考文章鍊接我都會放在結尾,而en網友們所參考的學術内容就請自行在他們的文章中獲取。
而為何文章标題要用“酷兒”一詞而不用“同性戀”或“雙性戀”呢?即使熒幕中的“暗示”是如此的明顯,稍經分析就能揭開用來掩人耳目的薄紗,但片中人物的真實性取向仍然是隐晦的、無從得知的,性身份概念對于某些人來說就算在分析自己也是那麼的模棱兩可,私認為還是取“酷兒”這種更具廣泛性含義的詞語——對既非異性戀或非順性别的人的傘式術語——來為我可能摻有的不嚴謹作掩護為好。
1.不得不說的”低俗”标簽
在許多方面,色情和性娛樂價值為《吉爾達》獲得了名聲與崇拜,與之而來的也有惡名。這部電影涉及了不少禁忌問題,既有含蓄的也有明确的,最主要的自然是被壓抑的性(repressed sexuality)。《吉爾達》揭示了各種被“按照當時的标準”不被接受的“性變态”,影片上映之後,《吉爾達》大大增加了觀衆(特别是男性觀衆)對性道德、準則和行為的認識,這是前所未有的。
尤其是海華斯成功地将吉爾達塑造成了一個具有性侵略性、危險、吸血鬼般的蛇蠍女形象,雖然為好萊塢傳統的女主角呈現方式提供了新的轉折,也被保守派嚴厲批評:《紐約時報》保守派評論家伯斯利·克勞瑟(Bosley Crowther)斥責這部電影及其主演“低俗無比“。
但影片肯定不能隻被“低俗”一詞牢牢釘死,它從頭到尾都在描繪一個充滿混亂、腐敗、道德敗壞的邪惡資本主義世界,被影迷們分類成了黑色電影,即便結局的合家歡是那麼地突兀(有目共睹的)。
而酷兒則是當時的黑色電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黑暗和陰郁的氣氛(有裡到外的陰暗)為社會的“不法之徒”提供了完美的藏身之處,蛇蠍美人和同性戀群體自然也算在其中。
2.黑色電影中的“代碼”
男主角約翰尼·法雷爾(Johnny Farrell)與黑幫老大巴林·蒙德森(Ballin Mundson)第一次見面的場景搭建在城市陰暗的角落——布宜諾斯艾利斯碼頭上,巴林穿着無可挑剔,還搭配着精緻的圍巾和方巾,面部潔白光滑,動作文雅,但卻用具有威脅性的帶刀手杖趕跑了持槍男子,救下了年輕賭徒約翰尼。一個有錢有型的男人大半夜的在這種地方是有何用意幾乎一目了然——性開放前期的櫃中同性戀隻能在黑暗角落尋覓快速性愛,這種下流地方是屬于他們的,也是當時社會心照不宣的潛規則。
在全片中、尤其在第一階段中,約翰尼數次被描述成“一個男孩(a boy)“,由于古希臘男子戀的影響,在同性戀亞文化中如數次讓”a man“和”a boy“區别地同時出現,并且年輕的男性更為俊美靓麗的情況下,這都是帶有色情的暗喻的。
而巴林對他心愛的手杖描述,則是黑色電影中所使用的色情置換的完美例子,是他隐藏性行為的“代碼”——
B:它是一個忠實聽話的朋友,我想它沉默它便沉默,我想它說話它便說話。J:你心目中的朋友是這樣的?B:正是如此。J:那你的生活一定很歡樂(You must lead a gay life)。B:我過着我想過的生活( I lead the life I like to lead)。J:你真幸運。
英文較好的朋友看到這段的原文台詞必然被震得耳熱眼花。十分明顯地,這段話已經完全地将巴林的同性戀生活托盤而出:他所要的朋友必須與他的生活隔開,或是完全服從他——這不正是當時社會有權勢的男同性戀常有的性生活嗎?雖然在現在的我們看來,這種生活是不健康的,但有權勢就等于有保障,就等于比貧窮的同性戀們有更多的自由和選擇,所以約翰尼一語雙關——你的生活一定很歡樂吧/你的同性戀生活一定盡在掌控之中。而巴林見約翰尼不出意料地接下了他的暗示、挑逗性話語,當然也進一步地用他喜歡的說話方式作了承認,約翰尼也繼續恭維道:你真幸運。
由此段僅有的幾句台詞,已經揭露了巴林的同性戀傾向,說明了約翰尼暗藏的酷兒傾向——至少他對同性戀友好,當時性保守的異性戀可沒幾個對同性戀友好的。
他們的談話輕松有趣,充斥着性暗示和同性戀表示,而接下來的這一幕更是描繪了典型的搭讪場景:巴林從花哨的煙盒裡拿出香煙,約翰尼不等對方開口就自顧自地拿出了一根,年長者與其保持目光接觸,燃起了一根火柴,先是點亮了約翰尼的,然後才是自己的。這種場面的描繪是人所共知調情标志,通常用作性邀請或是一種前戲。約翰尼那會心的微笑更是清楚知道當下他們正在玩什麼遊戲。
而黑色電影以象征主義呈現的“代碼”,更為典型的還是那支在全片中不斷出現的、僞裝成手杖的緻命武器,它所象征的自然是男性陽具、男同性戀的标志。片中,巴林似乎喜歡四處揮舞他的手杖,将其指着約翰尼,這确實是引人遐想的,畢竟他的手杖總是處于臀部水平,筆直朝前。
他們的第二次見面是約翰尼在賭場作弊被抓,第一個引人注目的畫面則是約翰尼剛被兩名打手教訓趴下準備爬起來的跪姿,他擡頭,略帶迷茫地仰望着又一次救下他的男人是誰。俯視的鏡頭,對比主角的仰視,俨然地把當下的主角塑造得比巴林低一等,畢竟他隻是巴林在碼頭的”pickup”(不曉得中文該怎麼表意你們去ud一下吧:p)。
這段在巴林辦公室的場景,細心觀看就不難發現約翰尼的目光大多數時候是直視着巴林的雙眼的,但同時也多次地視線快速朝下瞥,從眼睛到臉上(嘴唇),再到其他部位,然後又移回來。這是一種人物對對方有興趣的表現。
3.女性角色的介入與“挑戰”
該節的開頭,我必須得放出該片性張力最明顯的對話台詞:
J:你不知道我能多忠誠、多服從…為了豐富的酬勞。(You've no idea how faithful and obedient I can be... for a nice salary.)B:我必須得确定,你身邊沒有女人/我們之間沒有女人。( This I must be sure of: that there's no woman anywhere.)J:當然。B:賭博和女人不能共存。J:我一直都是這麼說的。[面色明顯地從熱心變冷了下來]所以我們能打住這個話題了嗎。B:曾經有過一位對吧。J:記住吧,蒙德森先生。當你昨晚在巷子裡遇到我時,我如獲新生,如此我沒有過去,隻有未來。我也喜歡這樣。
而接下來,這兩個男人向他們“三位”敬酒——約翰尼、巴林、手杖,承諾沒有女人會在他們之間,純男人的情誼就此展開,但沒過多久就受到了外界的“挑戰”。
巴林赴了一次突然的國外旅行,在此之間他把賭場的管理權全權交給了約翰尼,約翰尼表示着純粹的感激,并且在巴林結束旅行之後的夜晚打扮得體甚至算得上精緻地赴約前往巴林的家,此時影片的氛圍變得充滿懸疑,由約翰尼擔當的旁白充斥着畫外音。約翰尼輕車熟路地用鑰匙開了巴林家的門,巴林則領着他上樓前往房間。
他介紹了他迷人的新婚妻子——吉爾達——女主角的首次亮相。
但有趣的是,女性角色的引入并沒有消除同性戀潛台詞——“聽到一個女人在我家唱歌很驚訝嗎?恩?”。三角戀得以成立,再加上約翰尼與吉爾達那“毫無緣由”的互相仇視,幾乎所有有經驗的觀衆都能敏銳地提取出約翰尼與吉爾達那不可見人的“奸情”,但相信也有部分觀衆更感興趣的是約翰尼那明顯的受傷害與嫉妒神情:他動作僵硬,平時的油嘴滑舌一去不複返,像木偶一般幹巴巴地緩慢接着話茬。
然後巴林送約翰尼下樓,約翰尼壓抑着的尖利言語試探性地釋放出了一點,暗示他對巴林此次“閃婚”的擔憂。吉爾達是一朵交際花,在性保守的眼光看來,甚至可以說是“放蕩”。影片直到結束也從未明說約翰尼與吉爾達的過去、他們是如何分手的,但不難看出他們之間的相愛相恨,兩人都是愛過彼此的,從約翰尼放棄過去看來,他們兩人的情感關系也必然是以互相傷害結束的。不和平的分手總是會讓人痛恨前任,覺得前任是可恨的存在,約翰尼知道吉爾達不可信任,于是言語在嫉妒之下變得具有攻擊性——
B:你應該知道,約翰尼,當我想要某樣東西時…J:…你就會迅速地買下來。
這個場景的結尾,是巴林作為強勢者的強詞奪理——“我的妻子不屬于女人的範疇”,約翰尼把巴林的家的鑰匙歸還。吉爾達在樓上親切地喊着巴林“像個愛人一樣來幫幫她”,巴林急匆匆地上樓走出畫面,鏡頭跟随着約翰尼一起來到别墅之外遁入黑暗,此時畫外音——也就是約翰尼的心聲響起:“我真的很想回到她的房間打她一頓,讓我恐懼的是,我也很想打他一頓。我想回去看看他們獨處時是什麼樣子。”
此句話率先顯出的必然是約翰尼的窺淫欲,此種秘密願望無論從哪個方面解讀都無法避免地說出了他的(至少的)雙性戀傾向。更細緻,或者說更帶有酷兒濾鏡去看的話,這句話會不會是在指約翰尼在暗嘲“巴林作為同性戀,是如何與女人相處的”呢?他是否是在指責巴林作為他的“同性戀領導者“卻抛棄他,選擇回歸異性戀傳統模式?接下來也是一個證據:
之後的一個場景,在賭場,巴林帶着約翰尼與他的妻子同坐一桌,欲為他們三人幹杯,約翰尼一副索然無味的表情,巴林則問緣由,由此引出了巴林問約翰尼(從前)他們之間的第三位朋友——那支手杖(陽具的象征)的性别。約翰尼答道“是女的”,巴林固然問是為何,約翰尼看向身邊的吉爾達,閃爍其詞地做了回答:
“我本以為是那樣,但當其擺在眼前時[看向吉爾達]卻又與我預料不同了(because it looks like one thing and then right in front of your eyes, it becomes another thing.)。”
當然,不隻是在巴林面前舌尖口快,他與吉爾達單獨相處時的對話更是尖酸刻薄,他知道她嫁給巴林隻是為了錢不是為了愛。他得知吉爾達在巴林心中的重要地位後,放棄了揭露吉爾達放蕩的出軌行為,而是私下與吉爾達達成協議,與她一起承擔肮髒的秘密。他說:
“我把話撂這了,不管你做什麼事,别讓他難過就好。”
4.“旁觀者清“
在此電影中,約翰尼曾被評價為“pretty(漂亮)“,該詞即便在現今,大多數情況也都用來形容女孩和女人,更不用說那個流行大男子主義的年代,被這樣評價的男人可一定是會奮起反抗的,而這樣評價一個男人的男人,則絕對是帶有同性戀色彩的。
吉爾達初次與巴林談論約翰尼的時候,則從容自若地對巴林說“如果是你的菜的話,他可是很有魅力的。(He's an attractive man, if you like the type.)“。這句本該帶有所謂”同性戀冒犯“的句子全然沒有招來巴林的反駁,而是一句更帶同性戀色彩的”他隻是個男孩兒(he just a boy)“和”我會看好他的“。是吉爾達已經知道了巴林的同性戀傾向,隻不過她不在意(側面反映了她隻為錢),還是隻是當時的無知女性的無心之言?而巴林的不反駁證明的是前者他們的心照不宣,還是他也隻當這是句無心之言呢?
皮奧(Pio)——洗手間服務員,在本片擔當的人物實則是一個世俗的真理叙述者,總是大聲說出一件顯而易見的事(對觀衆來說),一個看上去低人一等的智者——在各個黑色電影中不乏這種配角的出現。第一次在配角口中暴露出吉爾達的新身份,也是從他嘴中。他告訴約翰尼:“她非常漂亮年輕,而且是美國人。你也年輕,又是美國人,似乎有好戲可看(it will be interesting to watch)”,有些人可能會在思考一會過後,才覺得反應了過來,說這是指約翰尼和“蛇蠍美人”吉爾達之間有情感迸發,這樣“有好戲可看”。但實際上,這句話更明顯的是指皮奧認出了他們之間的三角關系,“八卦”地挖苦着約翰尼,暗示吉爾達的到來會頂替他原有的地位,将巴林從他身邊奪走。
再之後的一個場景,吉爾達又一次地跟着一個年輕帥氣的男子調情時,約翰尼本是要去留意(或者阻止?)他們,但皮奧又一次出現,與約翰尼進行了以下對話:
P:那我們等着瞧吧。J:瞧什麼?P:瞧你是如你所說的一個紳士,還是像我說的一個土包子(peasant)。一個美人兒前往酒吧,八成要遭禍咯。J:真的?什麼禍?P:遭男人,一個十分英俊的男人。你的老闆在他的辦公室,他也八成要遭禍了。J:什麼禍?P:也是遭男人,不過不是很英俊。[約翰尼離開,前往巴林辦公室]現在我們瞧見了,你就是土包子。
約翰尼反應的時間幾乎隻是用于理解皮奧油滑的話語,所以他其實是不假思索地就轉去前往巴林辦公室,在他心中誰的地位最重已經無需多言。他是個peasant——中文譯為土包子,英文世紀有更深的含義,是指那些無足輕重的人,是死了也無所謂的人,受洗手間服務員看不起的人,其地位與當時的酷兒大同小異。細心的sexual minority即便在當時的年代也許也能聽出這部電影的弦外之音,好在(其實這并不是好事)審核員們不是sexual minority,在我們眼裡一目了然的事情,也能把無知的他們蒙騙過去。
5.突兀的“幸福“,也許也是諷刺
在本文正文的開頭,我就說了本片在性娛樂方面的重要性與名聲,但本片的結尾,竟然令人失望地以吉爾達和約翰二人的“浪子回頭”做了合家歡結局,甚至将同性戀色彩最明顯的巴林草率地殺死(如同那個時代的大部分同性戀角色一樣)。而主角們完全地脫身于罪狀竟全是因為他們是一對合乎常理的異性戀——此等“炸裂”的結局放在現今,即便是榆木腦袋的直人,也不敢苛同。那麼原本一諷刺上流社會的糜爛的黑色電影為何要選擇這種典型的好萊塢式“幸福”結局呢?原因其實并不難發現,一是為了吸引主流觀衆,玩兒一把“浪子回頭金不換”;二是由于這部電影上映之時,正處二戰結束,冷戰開端,美利堅急需把美國人民塑造得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所喜愛的,好萊塢則是最好的宣傳工具,自然吉爾達的獨立性也不得不被馴化。但黑色電影的表現質感之濃厚,乃至能化腐朽為傳奇,将這種突如其來的合家歡結局變得有諷刺性。
畢竟無論故事的結局多麼的“幸福“,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不僅是因為它曾經破裂過,也是因為它建立的緣由就是錯誤的、過程中也依舊充滿了不信任、敵對、嫉妒,而吉爾達這一先鋒的女性角色,很難讓人忘記她的放蕩不羁、玩世不恭、那對任何一人都充滿調情意味的雙眸,轉而去想象她歸于一個不怎麼愛她的男人膝下。
參考文章:
流傳的最廣的一篇:https://biwriters.livejournal.com/73060.html
粉絲碎碎念:https://bookelfe.livejournal.com/450719.html
最細緻的一篇,把“邪惡同性戀”塑造相關内容展開來講了:http://americanaejournal.hu/vol10no1/kaszas
EmanuelLevy于05年寫的影評:https://emanuellevy.com/review/gild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