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部劇裡全部都是好人,那麼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矛盾?這部片子借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描述了整個東亞的近代群像,自從日本脫亞入歐之後,南北朝分離,東亞之間唯二稱得上鏡像的可能隻有中韓兩國了。而現在的整個東亞,還在片子裡講“東亞”的,可能隻有韓國了。

如我之前對這部片子的介紹,整個片子刻畫了三代群體。第一代是以光禮、愛純奶奶、寬植奶奶為代表的一代,這一代生活在20世紀初甚至19世紀的東亞,那個時候的東亞受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還很小,天朝的體系才是東亞的秩序。這一代的人顯露出來的也最為明顯,他們隻在乎自己的孩子,迷信,注重傳統。這一代在本劇還沒結尾的時候大部分都已經離世了,也代表着那個百年前的東亞已經消失在了曆史的浪潮之中。

第二代是愛純、寬植這一代,再加上夫商吉。這一代的人明顯不同于上一代,愛純反抗傳統,寬植違抗父母,夫商吉則在注重誠信的傳統氛圍之中表現出狡黠的特質。但夫商吉相對于愛純夫婦來說更加保守(夫商吉的年齡本來也處于第一代和第二代之間),夫商吉的夫人則表現出和愛純夫婦一樣的特征,可以說從劇首到劇末,夫商吉的夫人是從夫商吉滑向了愛純夫婦。這一代的人是本劇的主角,同時這一代的人經曆了東亞融入世界的曆史進程,原本東亞唯一的秩序儒家的倫理不再裹挾着東亞的普通民衆,西方的各種精神也開始影響東亞的底層社會,這一代的人,雖然仍以舊東亞為主,但已經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了西方世界的影響。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第三代,也就是金銀明這一代,這一代的人自小便開始經受西方的教育。韓國的這一進程相較于我國要領先一代人,我們家的第三代人實際上對應的是本劇中的第二代人,我作為第四代對應的則是金銀明這第三代。我國開放遲于韓國且國情不同,這也無可非議。說回本劇,第三代人開始便更多地受來自西方世界的影響,包括家庭社會,本劇中一直在側面描繪的抗議選舉等場景,實際上都是這一代人的側面寫真。這一代人可謂與傳統的東亞、舊的東亞完全割裂,就像金明在回應愛純的關心擔憂時候所說的:“你根本沒必要擔心,就算我真出事了又怎麼,你在濟州那麼遠又不能趕過來”,這和我在出差出國回應我父親的擔憂的時候的反應如出一轍,而我們的父輩的回應也是一模一樣:“當父母的哪有不擔心孩子的,等你有了孩子就知道了”。此外這一代人的思想在各方各面都與上一代有這明顯不同,所以整部片子看起來會有很多觀衆覺得金銀明事情怎麼會如此之多,看看你們父母輩年輕的時候哪有這麼多事。實際上這與兩代人的品行能力毫無大關聯,愛純一家都是理想浪漫化的角色,造成如此差異的是曆史語境之中東亞與世界的割裂。正如當下第一代大學生回鄉時遭遇的種種窘境一樣,這并不是個體的差異所導緻矛盾,實則反映的兩個時代之中的東亞的割裂。

曆史是不斷發展變化的,但同時,曆史也是不斷重複的,因為人性不會随着時代變遷而輕易改變,隻要社會的主體還是人類,那麼他們總會有重複的事情上演。近代東亞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不論怎麼變,好人終究還是好人,愛純的奶奶愛愛純的父親就像光禮愛愛純就像愛純愛金銀銅明一樣,寬植的媽媽奶奶愛寬植就像寬植愛他的孩子們一樣,寬植愛愛純就像畫家愛金明一樣。同時劇中也出現了多次三代同堂四代同堂之間調侃的搞笑場面,寬植的母親奶奶罵寬植就像寬植罵銀明一樣,光禮教訓愛純就像愛純教訓金明一樣,“你的媳婦比我的媳婦要厲害”似乎也隻有到“等你有了孩子”之後就明白了。

本劇中的一幹主人公仿佛都完美的像科幻人物一樣,雖然我将自己類比成劇中的第三代,但扪心自問,我和金明相比就像是吳鐘九,我的父母輩和愛純寬植相比就像愛純的舅舅舅媽。但這都無關緊要了,浪漫主義雖然隻存在于理想化之中,但人類社會依然需要它。雖然當今的社會已經不再能輕易看到如此真摯的愛情親情,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與情感都在不斷淡化。但我始終認為隻要一個社會還在拍這樣的片子,那這個社會就還有未來,還存在着希望。曆史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不斷重複的,不管時代怎樣變遷,愛永遠都是人類社會最偉大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