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野圭吾是挺火的一個日本小說家,當時初高中班上好多人都在看他的小說,《白夜行》、《放學後》、《解憂雜貨店》,但——我都沒看過。

這部電影中日韓都翻拍了,08年日本拍了,12年韓國,16年中國,中國翻拍了超級多日韓影視了,什麼《陽光姐妹淘》《重返二十歲》,還有前段時間賈玲翻拍的《百元之戀》,而且翻拍往往口碑很差。

看評分,日版8.4,韓版7.5,中版6.3,我以為觀衆對國産片的固有偏見,當我看完之後,并稍微翻了一下日韓版,這個評分的确如此,以前的國産電影确實不太行。

演員表演有問題。

...

明明都是好幾個熟悉的演員,王凱、張魯一、林心如,但就是好像不太貼合角色,林心如表現最????????,演戲用替身,台詞用錄音。王凱也是有點問題。

張魯一不錯

...

劇情推進也特别差勁。

詢問女主那一段真的是一點激情和視聽解讀都沒有,看多了那些經典的轉場,無論是在沉默的真相還是漫長的季節裡,相比之下,這個來回用的遮罩轉場真覺得太一般了。

17年的的電影明顯感覺差很多,從各方面都感覺很low,連最基本的商業化作品都做不到,台詞很生硬,連口型都對不上,介紹情況那一大段台詞念書一樣,但是也至少說明現在審美在提高,現在的電影依舊質量不太高,但相對以前至少在提升了。

看了一些日韓版的片段,就是拍的要好點,前夫哥闖入女主角那段,中版沒一點張力,演員打的也不真實,日本最還原,韓版最強,太狠了。

結局那一段,日版完全還原原著,要好很多。首先女主的情緒是有一個遞進的,女主出場的動機是很明确的,男主的情緒那種絕望的嘶吼也是有的,以及唐川的那種動情和共鳴,而不是像中版那樣單唐川最後走向光明。

...

從這部能看出中日韓電影的明顯特征,每一版不同的特色,日本是那種比較悶一點,節奏比較慢,但是還原的很細緻;
韓國會主動去挖掘裡面的爽點,改的更瘋狂,演員用養眼的,表演是用力的,煽情觀衆拿捏情緒,中國版就是兩邊都不占了,當然是以前的國産片現在肯定比這個要強很多了。

但脫離對比來看,影片還是不錯的,好的劇本電影就成功了一半,主要是有原著撐着,這個故事本身就已經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