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巨人想讨論的主題内核是“自由”。而自由在劇中人物身上分别有着不同的呈現。以艾倫和阿爾敏為例:

艾倫追求的自由一直是否定的自由,是對絕對力量的崇尚。強盜要害三笠,我就先把強盜殺了;巨人要吃掉人類,我就要驅逐所有巨人;世界仇視帕島,我就要毀掉這個世界。超大巨毀掉城牆的時候,艾倫把一切原因歸結為是我們人類太弱小了。如果我能變強大的話,就可以有否定一切對立面的力量。

而看海的自由是阿爾敏的自由觀。當阿爾敏和艾倫分享自己的想法時艾倫覺得阿爾敏很特别,而這種特别是自己從來所沒有的。比起阿爾敏所具有的這種精神追求,艾倫覺得自己好像一直很普通。因此艾倫非常羨慕阿爾敏。也因為這種羨慕之情,他把走出城牆,去看海的自由也當做了自己的自由。但實際上這從來不屬于艾倫的自我意志。

所以當他發現海的那邊還有人類時,當他發現世界超出了自己的認知時,他再次感受到了那種通過否定一切來實現自由的自我意志。谏山創在這裡已經暗示了兩個人截然不同的自由觀,也為終局裡二人的對立埋下了伏筆。

回看故事的開始,你會發現一切因果早在最初就埋下了種子。這正是我認為谏山創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在長達十幾年的連載中,每一個情節、每一句台詞、每一處畫面都是精心設計,環環相扣到最後。發動地鳴之後,通篇追求着自由的艾倫成了最不自由的人。數千年的種族仇恨、文化沖突、利益争奪,艾倫隻是被曆史必然性推着前行的一個載體,遵循着因果鍊條完成滅世(戰争)的進程。作為鍊條上的一環,艾倫從沒有擁有過真正的自由——主動選擇的自由。

最後,故事的結尾落在了艾倫死去和複生的怪誕蟲之上,暗示曆史的再一次循環。谏山創對自由的探讨的野心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大。自由不能僅限于個人,自由不但是自己的自由,也是全體的自由。正如薩特所說:“如果人們不着重他人的自由,那麼,一段時間表現在他們之中的自由就會立即被摧毀。”

因此谏山創真正想傳達的是:僅憑殺戮一切的絕對力量就能帶來自由嗎?在曆史無限的循環中,人類文明又是否存在擺脫必然性和自身局限性,擁有選擇真正的自由的可能?這才是這部神作真正用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