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最佳电影《最后的真相》当之无愧。用一个“全员恶人”的案件,讲一个关于爱与良知的故事,悬疑得跌宕起伏,深情得刻骨铭心。
很难过这么优秀的作品因为近乎于无的糟糕宣发沦落到这个境地,一边是看过的朋友发出“太好看了怎么都没听说!”的惊叹,影院片尾字幕没有观众舍得起身;另一边则是黯淡的票房,压根没看过的人胡乱评低分,让喜欢它的观众感到割裂的心痛。

如果路过的你有耐心阅读,那希望我的评价能表达出它的优秀。

如果太长不看,请直接去电影院感受一下这个悲伤而美丽的故事。

-【世界的角落:边缘人】

按摩女,身体残缺的小偷,子女不孝的空巢老人,他们一生在这五彩斑斓的世界背后看不见的阴影里生存着。

这个案件的三位主人公,严格的说都不算好人。一个有过案底的特殊服务从业者和她从小就会偷东西的儿子,一个酒精依赖的暴力老人。他们之间发生的谋杀,听起来确实是个毫无疑义的“铁案”。
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最后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时候才格外动人。那些残缺的人他们心里的爱,也并不比谁更廉价。
只是在残酷的现实之下,爱也要为之让路。金喜妹和马双喜之间的感情,隔着各自的子女,钱只有一份,而需要它的人确是两个人各自无法割舍的至亲。他们只能在这重压下苟延残喘地相爱,在纷乱的舞厅共舞一曲,在游乐园的旋转木马上牵手拥吻,在这童话幻梦里求得一刻喘息,然后含泪执手同饮一杯鸩酒。
因为你,我觉得我的生命延长了,因此我也甘愿为你献出我残破的余生。
在决心赴死的那个夜晚,他平静地对她说:“你对我来说是最好的人”。
灯光昏黄的破旧小屋,无人见证这句凄美的情话。只有恶意破门而入,那是他们想要献出生命拯救的人,亲手砸碎了这最后一刻宁静美好。

毛卫卫这个人物,算是这个故事里最“恶”的角色。他和马双喜那欠了赌债的女儿一样,仿佛父母的索命鬼。若要说是母亲教育的缺失、世界对残疾人的忽视造成了他残缺的人格,未免有种为凶手辩白的意思,在此并不想讨论。他戳中我的点,反倒是在年幼做了错事害母亲被抓走的夜里嚎啕大哭的那一幕。背景音是他写给母亲的歌,和妈妈肆意地笑着大喊让他离开了妈妈自己活下去,让人觉得他爱和恨一样有迹可循。

她在午夜的马路张扬地大笑,他在阴暗的小屋里抱着破旧的吉他低声吟唱,他们曾在一个设施老旧的游乐园里,拥有过他们自己的粉色兔子和旋转木马,他们卑微的人生有过虽然廉价但弥足珍贵的美梦。而这无人知晓的一切,最终以燃烧生命的火焰在那个雨夜悲壮地绽放,才让有耐心抽丝剥茧的律师,得以有机会剥开埋在他们生命上厚厚的尘泥,窥见一丝令人唏嘘的真相。


-“听子夜的钟声迎接南回的北风,
听子夜的钟声刺穿我破旧的门。”

很喜欢毛卫卫的歌里这两句颇为拗口的歌词,在这世界的阴影里,多少人白天疲于奔命,只有宁静的夜晚得以审视自己残破的人生,在子夜听着窗外的动静,寻找自己与这世界的关联。那些细碎嘈杂的声音,有时像来去自由的风,你能听到他呼啸而过的声音却知道一切都与自己无关。又有些瞬间,它凌厉地刺穿你早已千疮百孔的心门,带来又一个辗转难眠的夜晚。

这是一个恶人写给爱的悲歌,也是无数边缘人的人生挽歌。




-【本心的觉醒:落魄精英】

丁义峰可能是这部电影里最复杂的角色。这部电影是以他去探索案情真相的方式展开的,他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多次心态转变,以至于在不知道真相的观众眼里,只是初次观影都不一定能看懂他。
丁义峰这个角色的存在,对这部作品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他是故事的推动者和记录者,一切都是以他的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另一方面,他是这部电影里成长线最为完整的角色,通过探寻别人的故事,他也在寻求自己人生的解答。
这部电影里,金喜妹他们是一个点,是一个悲剧案件的主人公,观众得以从这段沉重又渺小的故事里窥得他们不为人在意的人生的一点缩影。丁义峰则是一个完整的面,他有一段完整的背景,在这短短不到两小时的故事里,他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巨大转折的选择。
一开始觉得他最后的选择有些突兀,而且得不偿失,没有救任何人,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二刷的时候带着了解真相的上帝视角去看,一切都豁然开朗了。其实丁义峰的挣扎在他做出决定之前早的多的时候就开始了,孙宇和他的那场对话已经暗示了足够多的真相,那个对话的场景——法学院辩论赛空旷的大礼堂,也充满了意象化的隐喻,从那一刻起,丁义峰已经意识到自己踏出了触及底线无法挽回的一步。
后面那么长的剧情里,他在每个人的反应下一点点审视自身,灵魂的两面被反复撕扯,最终被母亲推动踏出了那一步。晓明在后半段的表演里也融入了相当多的微表情戏,知道实情后再代入他的视角看,更能理解他在每一个镜头下的思考和挣扎,是二刷注意到更多细节后,会更加被惊艳的表演。
逼问毛卫卫真相的那场戏,我认为也颇为意象化,充满隐喻的意味,坚硬的铁锤由他高高举起,重重地锤在破旧小屋的水泥地面,一下,两下,三下,锤音振聋发聩。这是否在隐喻法律公平正义的铁锤,他在质问真相的时候,是不是也其实在敲醒自己?

在我对他的理解里,他最后的选择不是为了获得皆大欢喜的结局,更多的是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答案。老师的期待,床头的学士服照片,母亲的殷切嘱咐……这一切都是他选择穿上律师袍的初心的证明。他在不公与落魄中迷失过,又在这场交锋中寻回了自我。

最后的结局有人觉得不太合理,其实从案情上解释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丁义峰是在指控毛卫卫之后才意识到真相,如果不说出来,面临的就是毛卫卫死刑,而为了儿子献祭了爱人的母亲在这个结局下也必不会独活,比起最终的判决要惨烈的多。
但这么一板一眼的分析利弊,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太大意思,不然不如去看《今日说法》。这个结局与其说是这个案情的收尾,我更倾向于是一种偏艺术的表达,与其说是他为了绝对的真相牺牲所有人的利益,不如说他是为了寻回那个真正的自己。他或许曾经以为不择手段地赢就是一场落魄律师的翻身仗,但最终理解了,人这一生唯独不能欺骗的是自己。这份珍贵的初心,是他选择这条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为了父亲的惨剧不再重演走上这条路,为了按照自己心中的公平正义维护弱者而牺牲了自己,最终屠龙者却险些成了恶龙。所以对他而言,这份觉醒是必要的,哪怕把自己的人生亲自踩入万劫不复的谷底,也唯有找回那个真正的自我,才能重新开始属于真正的丁义峰自己的人生。

-【讲一个好故事给你听:最后的真相】

这部电影尽管说不上完美,但实实在在感动了我。它让我们看到了电影这一艺术创作形式最本真的模样:好好地讲一个故事。这已经足够难得,在多重外部压力之下就更显得尤为难得。

它关注了边缘人群的生活,但不是以一种找噱头卖点的方式去叠buff,它以丁义峰追寻真相的方式去层层展现,平实地记录他们人生中的悲欢离合,没有矫情,没有说教,只是把故事放在观众面前,是非自有评判。

我其实很怕这些年的所谓电影,举着各种热点作大旗,炒作的时候一套一套,说着女权细看都是男凝,说着反映底层生活却都是高高在上的傲慢。《最后的真相》这部电影,傻乎乎的一个字都没拿出来炒作,却反而朴实地传达了这些:关于女性的性同意界定、关于中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关于游走于社会边缘的人如何艰难地生存又如何去爱。而在宏观层面,它也尝试探讨了法律与道德的边界。总之有颇多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但很注意适可而止的分寸,没有脱离故事本身本末倒置地说教,让人观感十分舒适。

导演虽然是个新人,镜头运用手法却颇有艺术感。对回忆插叙和BGM的运用都相当惊艳,留下了好多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罗列一下个人最喜欢的几个镜头:在警笛和儿子的哭泣声中,金喜妹在最后一刻自由时光里在空旷的马路上大声笑;毛卫卫在荒芜的小道上骑着车,载着脸上残留血迹的病重的马双喜和母亲,三人神色不见喜悦,腰间的手却紧紧搂着相拥走向未知的前路;暴雨中透过被水迹模糊的窗户看到金喜妹高举烟灰缸狠狠砸下的身影,激情澎湃的BGM和着她残忍的动作的节奏,像一曲绝望的悲歌;法庭上丁义峰开慷慨陈词满口正义,另一边是他在阴暗的囚笼里恶狠狠逼供,蒙太奇手法让整段光明黑暗交织震撼人心。这些镜头,包括这个冷门而边缘化的关注人群,让我几乎品出了文艺片的感觉。

当然,给这部作品打满分五星,多少有点私心成分,它也不是全盘完美,不少观众会觉得这故事的结局竹篮打水一场空,另外故事推进的节奏上也有小瑕疵。出于对这部作品的兴趣,去看了导演和编剧的访谈,这其中确实受到新人团队的节奏控制、外部审查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刀阔斧的改动下故事还如此鲜活动人,人设也都能立稳,这本身就非常了不起,实在不必苛责。即使不了解这背后的种种,这也绝对是值得去电影院细心品味,去为之好好流一次泪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