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是國際上最大的政府組織,能夠以主權國家身份加入,除了可以獲得國際認可外,還可以獲得更多的國際話語權,中國曾作為創始會員國之一,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取得全國勝利的新中國的入聯之路絕不會平坦,從1950年開始,蘇聯等國在曆屆聯大會議上提出“中國代表權問題”,認為應由中國政府取代台灣在聯大與安理會的中國席次。後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經過不懈努力與外交抗争,最終于1971年10月25日,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号決議,決定恢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五十年前的大會現場,非洲成員國代表們鼓掌、歡呼,甚至跳起了舞。有一種說法“是非洲兄弟把我們擡進了聯合國”。非洲國家的26票占總票數的1/3,起了關鍵性作用(也不能忽略非洲國家的反對票也是最多,有15張)。顯然在冷戰的大背景下,有明顯意識形态的國家如果想加入聯合國,除了各自陣營的全力支持外,作為“搖擺洲”的非洲大陸定是必争的主戰場。

韓朝的入聯之路也充滿坎坷,1948年,在美國的主導下,韓國在第三屆聯合國大會上被認定為朝鮮半島唯一的合法政府後,從1949年1月開始多次提出申請加入聯合國,但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前蘇聯反對而未能加入。朝鮮則于1949年2月提出加入聯合國的申請,但除了前蘇聯以外,支持朝鮮加入的會員國為數不多而未能如願。而後韓國政府從韓國單獨加入改為推動韓朝同時加入,因為聯合國憲章規定隻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朝鮮多年來一直反對南北雙方加入聯合國,是擔心那樣就會使朝鮮半島南北分裂永久化(不得不說朝鮮在民族統一問題上還是有一定戰略眼光的),就這樣一拖就是30年。1988年,盧泰愚上任後積極推行“北方外交”政策作為其執政期間的外交重點,成功借助漢城奧運會、蘇聯解體和東歐巨變的機遇,先後與原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中國和亞洲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使韓國的外交空間得到大大的拓寬,同時與中國就建交事宜進行磋商中。在此情況下,前蘇聯決定不再反對韓國加入聯合國。對此,朝鮮表示“既然如此,我們也要一起加入聯合國”。最終韓朝于1991年9月17日同時加入了聯合國。按加入申請提交順序,朝鮮成為第160個,韓國成為第161個聯合國成員國。入聯後,韓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迅速提高,2001年時任外務長官韓升洙更是成為首名擔任聯合國大會主席的韓國人。此後,韓國培養出了多個聯合國機構的負責人,其中包括從2006年起連續2次當選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

本片《摩加迪沙》就是發生在韓朝兩國争取入聯前的暗戰,誠然作為兩大陣營的兩國自然要全力争取非洲這個“搖擺洲”,兩國外交官在非洲各國展開攻勢,連身處内戰的索馬裡也不能錯過,通過政變上台的巴雷總統曾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政黨索馬裡革命社會主義黨,因為這層關系朝鮮于1967便先于韓國與索馬裡建交,朝索兩國領導人友誼甚笃,1972年,朝鮮還曾授予巴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韓國于1987才與索馬裡正式建交,建交後便開始積極展開拉攏索政府支持韓國入聯,很顯然朝鮮大使在摩加迪沙的人脈更廣,與巴雷總統更近。初來乍到的韓國外交官四處碰壁,但為了國家利益仍在積極争取,時間來到1990年,叛軍攻入摩加迪沙占領了首都,逼迫巴雷總統下野,叛軍與政府軍激烈對峙,索國内一片混亂。曾經的人脈、關系、可以動用的一切資源瞬間歸零,南北雙方都不願錯過索馬裡手上這張票,代表各自意識形态在地球另一邊的南北雙方與索馬裡的派别對立交織在一起,明戰之下的暗戰也不會停歇。摩加迪沙,這座在波斯語中意為“國王寶座”的城市是兩國暗戰的焦點,貌似誰能奪下這個“王座”就能尋得入聯席位的歸屬。

可就在觀衆關注這場南北争奪戰之時,導演柳昇完非常擅長将沖突用極其克制的方式表現,這點在同樣南北暗戰題材的《柏林》,韓日曆史題材的《軍艦島》和檢察官醜聞題材的《不當交易》均有體現。雙發的争取工作在反對派對摩加迪沙控制下無法展開,被封鎖的機場和被切斷了聯絡方式的各國使館别說撤僑,連各國外交官的安全都無法保證,混亂之下沒有人會擁有豁免權。朝鮮大使館被叛軍洗劫,朝鮮大使帶着館員被迫出逃,語言不通,立場不同,自身難保,不會有任何機構願意收留這群逃難中的外交官。此時一行人來到了韓國大使館門前,門前還有警察把守,畢竟是同一個民族,朝鮮大使試圖讓韓國大使開門避難。前面雙方互相挖牆角還曆曆在目,怎麼會開門相救?可當韓國大使看到朝鮮大使身後的女人和孩子時,暫時擱置了立場上的對立打開了大門,朝鮮人暫時安全了。

影片有很多細節,朝鮮參贊曾表示反對,認為這是投敵,韓國大使也曾猶豫,剛剛結束全鬥煥統治下的大使,深知收留朝鮮外交人員,回國後會帶來多少麻煩。可無論如何對抗的兄弟就在自家門前,怎會見死不救?安穩後韓國使館準備了晚飯,在昏暗的餐廳,南北雙方相視而坐,韓國大使提議吃飯後,朝方居然無一人動筷,韓國大使遲疑了一下,把剛剛拿起的飯碗交換了朝鮮大使的飯碗,吃上一大口說“可以了吧?”朝鮮大使才示意己方開始。另一個細節,韓國大使夫人要夾一片蘇子葉,同樣身為東亞國家的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幕,幾片葉子粘在一起,無法夾起,此時被對面的朝鮮大使夫人看到,将筷子抵在下面的葉子上,對方順利夾起,對這善意的舉動韓國大使夫人擡頭正要表示感謝,對方依舊埋頭吃飯,就像一切都沒發生過。吃飯過程除了碗筷聲,沒有任何交流,但這段的張力十足,表現的卻非常的克制。雙方的不信任随時存在,朝方負責安保工作的參贊始終在提防着韓方的種種動向,韓國參贊偷偷在樓上昏暗的燈光中在打字機上秘密敲打《投誠書》,希望以此邀功,但很快被朝方發現,韓國參贊的計劃敗露,韓國大使質問為什麼要這麼做?難道我們在和北方做什麼密謀的事情麼?朝鮮大使也并沒有緊張,隻是問韓國大使,這是他個人所為還是你的命令?韓國大使說等下我單獨向你解釋。回到陽台上的兩人,韓國大使說,他對此事并不知情,自己并沒有勸降之意,向你道歉。朝鮮大使也輕描淡寫的回了一句“向這種情況,換做我們也會這樣做,可以理解”。大難之下,摒棄懷疑,彼此信任才能保全性命。此時,雙方眼中不分南北,隻有你我。雙方後續通過各自的外交人脈争取逃離此地。朝方去埃及使館争取,韓國去到意大利使館接洽。結果是意大利的紅十字運輸機可提供一些座位飛往鄰國肯尼亞,但當聽說要帶上朝鮮使館人員時,因為朝意當時還沒有建交表示拒絕,韓大使謊稱,他們已經歸順韓國,必須帶上他們,否則自己也不會登機,意大使最終同意了。收拾妥當後雙方駕車經過一番周折從韓國使館經過雙方的占領區,一路狂飙生死逃亡至意大利使館。

飛機飛離摩加迪沙之後,朝方人員向韓國參贊表示感謝,并無意中得知,所有朝鮮駐外人員必須将一名子女留在國内。頓時,體制的力量成為真正割裂人心的東西。被韓國大使聽到後,也許是擔心這些人因被自己收留,回去擔心受到審查,亦或是覺得朝鮮大使不好開口歸順,提議因為朝鮮和肯尼亞沒有外交關系,可以安排和他們一起走,朝鮮大使說黨會派人來安排而回絕了,并說“雖然有些晚,但真心的感謝你們”。經曆過戰争的雙方,在另外一場戰争中成為患難兄弟,彼此被對方的外交魄力所吸引。飛機着陸,機場上韓朝雙方的使館人員分列兩側,韓大使看見韓國安保人員準備接走朝方“歸順人員”,提議韓國使館人員先下,朝方人員和其他外國人後下,下去要裝作不認識,如果想道别就現在吧!雙方人員握手,到出一句珍重,便匆匆離去。下去後韓國安保人員沒有接到“歸順人員”隻能帶着韓國人悻悻的走了,雙方走向各個的客車,朝方的成年人用手捂着孩子們的眼睛,那一刻雙方都不記得他們國内對對方的稱呼,他們隻覺得對方是與自己同宗同源,同食同言的同胞。最後兩位大使上車前都遲疑了片刻,那一刻也許都感到了一種莫名的無力感,也許韓國大使擔心朝方人員回國後的處境,也許朝鮮大使擔心對方因為庇護自己也會受到莫名的沖擊,那一刻帶着五味雜陳登上了車,坐在車廂對側的兩人,本可以向世界上任何兩個國家的人分别時一樣看着對方,微笑着招手。但此時你的我都不能,這個畫面就像《鐵雨》結尾中的兩人重逢後的點頭示意,看到彼此多年後安然無恙,彼此的友誼都藏在心底一般隐忍。兩人麻木的坐在車窗前,汽車啟動,并列的兩輛車分别駛向了相反的方向,一股無形的力量再次把他們帶到各自政府所選擇的未來。影片在一片沉寂中戛然而止,那畫面讓我想起了譚詠麟的《講不出再見》的歌詞,回首韓朝今年也是入聯30周年,也許這個真實的事件改編的故事不是最終決定南北入聯的關鍵一環,但也是詭谲年代時間節點,兩國難得交集的一個注腳,也為南北雙方和一切關注半島局勢的人提供了新的思考吧?

是對是錯也好不必說了
是怨是愛也好不須揭曉
何事更重要 比兩心的需要

我最不忍看你 背向我轉面
要走一刻請不必諸多眷戀
浮沉浪似人潮 哪會沒有思念
你我傷心到講不出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