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于“QAF中文站”公衆号

作為好萊塢制作和發行的第一部同志商業喜劇片,《哥們兒》不僅僅講述一個簡單的同性戀愛情喜劇故事,也傳遞出了LGBTQ+群體的聲音以及一個多元包容開放的環境下所應有的社會氛圍。雖然由于一些現實原因,該片在院線上映後總體票房并不高,甚至沒有達到預期,但這并不妨礙這部電影所傳遞内容的積極意義,畢竟同志電影走向主流和公映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場打破現有框架的戰鬥。

...
Hey, what’s up?Hey, what’s up?

這句話是許多人用來勾搭他人的經典開場語,也是快餐式生活的真實寫照。

男主Bobby同樣是一位追随快餐式生活腳步的同志,雖然自己的生活還不錯也很有規律,但他從來沒有認真談過一次戀愛。在他看來,他沉浸于自己拼湊出的浪漫單身生活中,享受那種和陌生人大戰之後一個人在城裡漫步的充滿溫暖與渴望的感覺。雖然這樣的生活看似不錯,但它帶來的僅僅是一時的歡愉與溫暖,在更多的生活時間裡,一個人獨處的寂寞和孤獨感依舊會潛藏在自己的内心深處。

雖然“Hey, what’s up?”這句話大多數情況下隻是用于彼此間勾搭,但有時這句話也會開啟一段不一樣的生活旅途,Bobby與Aaron的相遇便是如此。兩個人相遇于一場普通的酒吧派對上,同樣的是他們之間的對話依舊是“Hey, what’s up?”的開頭,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們的故事比一個夜晚更長。也許有99次說出”Hey, what’s up?”這句話得到的不過是一時的歡愉,但要相信還有一次機會收獲的會是愛情的心跳。

...
堅強背後的另一面

看似外表堅強的人内心往往有脆弱的一面,而要強與憤怒則是他們自我防衛的手段。

其實這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的共性問題,對于Bobby而言,他通過喋喋不休的話語和時刻可能被激發的憤怒去壓抑自己内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夠完美、配不上他人的想法,這種狀态體現在他在籌備LGBTQ+曆史博物館的工作以及和Aaron的日常相處中。

而對于Aaron而言,他通過不斷改變自己的外在去掩飾自己内心的不自信與壓抑,他很少和别人談起自己的生活狀态和人生熱愛,就連身邊的親人都不知道他對工作的厭惡之感。

...

這種自我防備的狀态有時是一件好事,可以激發人的活力與積極性,而有時則會成為矛盾爆發的導火索,讓自己的行為與想法背道而馳,尤其是在兩個人的感情生活中。

正如電影中Bobby的朋友告誡他時所說“我知道這些年來你有無數理由保持警惕,但是有的人值得你放下戒備。和他在一起時你更快樂還是離開他時更快樂,這才是真正重要的。”有時候我們需要放下戒備,把内心最脆弱的那一面展示給值得托付的那個人,這不僅能建立彼此間的信任,更能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傾訴和依靠。

...
多元的聲音與開放的社會我們已經走了很遠的路,而有許多人值得活到如今見證這一切。我們在這裡,但他們不在。我們很幸運,我們很幸運,我對此沒有怨言。

這是Bobby在LGBTQ+曆史博物館開幕式上的緻辭,也突出了這部電影的另一個亮點所在,即這部電影所傳遞出的LGBTQ+群體的聲音以及一個多元包容開放的環境下所應有的社會氛圍。

...

相較于其他主流商業同影而言,這部電影并沒有僅僅把視角放在愛情喜劇上,而是通過男主籌辦LGBTQ+曆史博物館的這樣一個設定,讓對LGBTQ+群體曆史的思考和對整個群體權益的呼籲走進院線和主流電影圈子的視線之中。與此同時,這部電影通過劇情中對家庭與學校教育、親密關系、人際關系的探讨,描繪出了一個對LGBTQ+群體更友好更平等的社會氛圍。

還是引用Bobby在LGBTQ+曆史博物館開幕式上緻辭的一段話:

幸福來源于流動的思想和對改變的開放态度,不僅僅在于你認為你是誰抑或别人認為你是誰。

身份是一種屬性,但絕非一張簡單的标簽,我們不能簡單定義别人,也不應讓他人随意定義自己,這正是多元文化的内涵,所以當我們身處這樣的社會之中,應當保持積極開放的态度,這樣才能認同自己,也才有機會去接觸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