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劇透,慎點!

涉及劇透,慎點!

涉及劇透,慎點!

影片《精變》根據《聊齋志異》之章節《小翠》改編。原文末蒲松齡評道:”異史氏曰:‘一狐也,以無心之德,而猶思所報;而身受再造之福者,顧失聲于破甑,何其鄙哉!月缺重圓,從容而去,始知仙人之情,亦更深于流俗也!’。“

一隻狐因受到偶然施予的恩惠,便盡力回報;而身受再造之恩的人,因一隻破碎的玉瓶,斥責恩人,多麼鄙陋!狐仙之重情重義,比流俗之人要深厚的多。這個故事中,蒲松齡巧用對比與沖突,全篇人與狐互為對照,譏諷世風。

小翠行為舉止自由随性,“以脂粉塗公子,作花面如鬼”,受責罵也不在意,不受拘束,不守禮教,不懼威權。嫁入王家,面對癡傻的元豐,她真心相待,陪伴他玩耍歡笑,更是盡心盡力報恩,以機智的計謀保全王家,為王公鏟除政敵。反觀王公與王夫人,盡管自小翠嫁入府中,多次幫王公解決難題,保王家安危,一旦小翠舉止不合禮教,可能威脅到王家時,王氏夫婦便忘卻小翠對王家的恩情,對其斥責打罵,最終小翠失望離開。

萬物有靈,禽獸能擁有仁心,人有時也喪失良知。故事以狐的善良、仁厚,反襯人心的功利、堕落。狐表面不守禮教、不受拘束,内裡仁義厚道、知恩圖報。而人身處世俗之中,在功名利祿的誘導下,表面恪守儒家禮教,尊卑有序,實則忘恩負義、唯利是圖,将内在的仁義禮智信抛棄了,對儒家的取用“取其糟粕,去其精華”。

狐終于避世而居,這是蒲所不願見的。文末的評論,更是在呼喚人世間某些基本道德準則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