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胡有魚真的不讨喜。好吃懶做、好色輕浮,除了有點音樂才華、人還比較善良之外簡直是一無是處。前幾次看,一有他就跳過。但n刷有風之後,懂了編劇對于胡有魚的角色設計,也懂了為什麼要讓胡有魚去當音樂老師。

當我把自己當成胡有魚的時候,我理解了他的行為邏輯。太年輕,對生活沒有太多閱曆,有些才華,但大多數時候是對生活的無病呻吟,找不到,是真的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手機沒意思,網絡沒意思,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在哪裡,一切都太無趣。其實這個是高度信息化的必然之路,網絡巨大的信息洪流經常會把我們淹沒,我們失去了探索世界的動力,因為一切事物已經在網上了解過,一切都不新鮮。所以自己慢慢的也越來越眼高手低,慢慢變得平庸。

胡有魚就是這樣。當酒喝完、新鮮感耗盡、一切都已經“舊”了的時候,支撐我們前行的,就是我們的精神力量。所以謝之遙操作一番,讓胡有魚去當音樂老師。而胡有魚的變化也是從這時候開始的。胡有魚一開始覺得,當小學音樂老師太丢人。曉春說,小孩子怎麼了?小孩子是最簡單的。小孩子不會在意你的年齡收入社會地位,他們隻會覺得胡老師你真的很厲害!我們能從小孩子身上學到的東西是很多的!

是啊。當我看到窗明幾淨的教室、孩子們乖巧昂揚的面貌、雖然五音不全但是開心的歌聲的時候,我的心也跟着被感染了。胡有魚沒說喜歡小朋友,但是他在教室給孩子們彈琴時候的笑容真的很快樂。後面去果園采摘,孩子們齊齊喊道:“胡老師好!”的時候,相信那一刻的成就感對于胡有魚來說不亞于創作出了一首新歌。

謝之遙和曉春帶胡有魚走進真實的生活,重新讓他用自己的羽翼去感知這個世界,真實的與這個世界産生交互,所以他有勇氣重新啟程。

再次感謝有風。寫到這裡有兩句話浮現在我的腦海,和大家一起分享:

走進真實的生活。

我被我們所創作的東西定義。我們留下了什麼,那就是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