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整部影片,最大的感受就是,過譽了。

故事是好故事,導演做的事也有意義,但是整部影片給人的觀感卻略有不适—-導演的自我太放大了。片子從開頭就讓人感受了功利心,這點真的非常讓人出戲。一些導演特寫鏡頭的橫插,破了蒙太奇的節奏,非常不合理。

第二點是,影片的立意低了,格局小了,一個反戰題材,本來可以拔高到“戰争讓所有人都成了罪犯”,但是最後卻給人一種在煽動民族情緒之感。反而是片中的受訪者格局很高,一個是經曆生死幸存下來的英國老兵說“(朝我們發射炮彈的美軍)他們也隻是在完成他們的工作,就像我們也隻是在完成我們的工作”,還有一個是日本戰争曆史學者說“日本軍方當初是在危機中承擔更多看守俘虜的責任還是放棄俘虜中做出選擇”,立場中立,站在了人類的角度而非某個國家的角度。尤其當我看到平民船長的後人說,“我父親被判七年後出來,每天要抽五十包煙………父親畢竟隻是一個平民,船上當時還留有敢死隊的軍方守衛,他就算有想救人的打算也得先考慮自己能不能活下去”,其實代入我們自己,如果易地而處,恐怕也無法做什麼,他卻被判七年,難道不無辜嗎?這不是戰争的罪惡之處嗎?其實醜惡的不是别的國家,醜惡的是戰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