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之下,我二刷了消失的愛人。我發現相比上次第一遍的觀看體驗。第二遍似乎有很大不同。正好受人之托寫個長評。
1926年,阿加莎寫出了自己的成名作《羅傑疑案》,但又遭逢母親病故,丈夫阿爾奇還愛上一個叫南希·尼爾的女人,要求離婚。
12月3日,阿加莎消失,她的汽車被丢在一條溝渠旁。這一起失蹤案震動全國,内政大臣勒令警方盡快破案,創造出福爾摩斯的柯南·道爾也參與了調查。
阿爾奇被警方懷疑為嫌犯,不得不招認出自己出軌的事實,并因此廣受指責。事件越來越轟動,11天後,人們才在約克郡一家酒店發現了阿加莎,她對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曆絕口不提,稱自己失憶了。有趣的是,阿加莎在酒店用的化名以“尼爾”為姓氏.
這段故事其實就是電影消失的愛人的故事原型。不過電影則是更加的強調女方的控制欲以及引導輿論的能力。最後将男方牢牢的攫取在手中。
但其實從影片的細節不難發現。其實男方和女方是渣男渣女雙向奔赴。不管是開頭相遇的時候,不約而同地互相僞裝成對面會喜歡的樣子。還是與多位女性的不清不楚的關系(包括實錘的學生。意味深長可能存在的與姐姐和女警官之間的關系。姐姐很震驚也很介意男主會把父親房子的别稱告訴情人而不告訴她。但是這個信息女警官知道。姐姐也很不希望amy回歸後,男主回歸家庭。當然可以解釋成親姐對弟弟的關心。所以隻是說可能。)結合扮演成amy喜歡看到的樣子接近amy的表現熟練度來看。也許這些女人和他沒關系。但他一定是個花叢老手。
他第一對愛情不忠。第二不願意去了解和維護這段婚姻。他不知道自己妻子養過什麼狗。不知道自己妻子是什麼血型。也不知道妻子的愛好以及朋友圈。他婚前對妻子的體貼風趣與婚後的漠不關心形成的鮮明對比也很明顯的體現出來他就是個視女人如玩物的人渣。得到後就棄如敝屣。甚至在妻子失蹤後召開的兩次新聞發布會他所說的話都是敷衍了事的。(第二次也僅僅是因為落在他頭上的嫌疑變得更大了所以才多說了幾句)事實上他每次在發誓和表示忠貞的那個托起下巴的動作恰恰是他不誠實和不忠的證明。因為他從沒做到過。或者不想去做
但這些其實被導演用amy的手記欺騙和輿論引導掩蓋住了。以及導演通過了一些有趣的細節去暗示了他可能本質是個不壞的人,隻是有點蠢被利用了。比如雖然他記不清自己妻子到底養的什麼寵物。但是有多個鏡頭都是他在照顧自己養的貓。來表現他是一個有愛心的男人。這點正好和東野圭吾的惡意手機裡刻意給死者加上了一個虐貓的行為以達到誣陷的目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包括在中後期将amy這個角色直接惡化底色塗成純黑。更加對比出了男主的無辜。
以及最好的謊話就是在一大段真話裡插入不起眼的謊話。所以amy懷孕是假的。她受到家暴也是假的。買槍防身也是編造出來的。
但是他們相遇的細節是真的。婚後男主展現出與婚前完全不一樣的負面狀态是真的。自己擅自用本就不多的積蓄給自己買遊戲也是真的。忽視自己沒有商量過就要搬去密蘇裡的感受也是真的。
所以男主是一個有暴力傾向可能會因為出軌被發現而殺害女主的變态是假的。
但他是個僞善善于欺騙對感情不忠的人渣騙子是真的。
所以,他最後落到了徹底成為amy的傀儡那也是咎由自取。
所以,如果你問我。這兩個角色塑造的成不成功。我會回答:成功。如果你要問我,喜不喜歡amy這個角色。我也會說喜歡。但是贊不贊同這個行為?
I say no
首先,在電影裡對這件事真正掌握審判裁決之大權的是媒體以及經過媒體報道出去所引起的公衆輿論。這是為什麼amy要把自己包裝成一個賢惠柔弱的孕婦。而這個孕婦在她所編造出來讓公衆熟知的故事裡即将被或已經被她的變态丈夫殺害。
這也是為什麼律師建議丈夫的是主動上節目承認自己是個渣男以及出軌的事實從而去挽回自己在公衆面前丢失的形象以及把amy包裝成一個富有掌控欲精于陷害他人的督撫而不是去找出真相。
因為真相,對公衆來說永遠都不重要。
電影裡的民衆直到結局也被蒙在鼓裡。就像現實中的民衆。他們無法接觸到事件全貌隻能通過媒體接收到二手信息。而不管是媒體得到的一手信息還是因為自身利益所去歪曲過後再散播出去的二手信息。在民衆這裡都沒有可信度。民衆得不到真相。所以真相對他們來說無關緊要。
那如果這種事最後被揭露了呢?那就是amy和她的丈夫在通過社交工程刻意引導輿論消費着媒體的公信力和大衆的同情心。那下次如果真的發生這種事。公衆們也隻會認為是又講了一遍狼來了的故事。比如去年那個所謂為愛狂奔的勇士。激起了軒然大波。但最後是一場直播賣貨的劇本。一場小醜的鬧劇。
沒有人希望自己被愚弄。也沒有人希望自己遇到這樣的事情以後。沒人替自己發聲。所以amy是個塑造很好的角色。但不是個好角色。
從原生家庭角度來看,她的父母不斷剽竊着她的人生然後經過包裝和加工做成了美國人喜歡的amy的形象。這也讓她從小就學會了說謊和包裝自己以及引導公衆輿論。與自身反叛的性格結合起來就變成了陷害與僞裝。
而很明顯,她自身極其反叛的性格也就是因為想去反抗完美的形象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鎖。但悲哀的是,不管是原生家庭的影響(有一場男主與她丈母娘走在沙灘對話的戲。丈母娘和她女兒的掌控欲簡直如出一轍)還是她自己已經太久的使用這樣的方式以至于過于習慣,導緻脫離了這樣一套行為模式和自己的身份以後。她什麼都不會。這是為什麼她在脫離身份之後沒幾天就被搶光了錢。
而她在電影裡的第二次陷害與犯罪恰恰又是她能重新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形象的時候。而在這段時間,男主在電視台上的僞裝讓她想起來自己曾經想要占有的那個完美男人。自己想要僞裝成的那種幸福婚姻。于是悲哀諷刺荒誕又不失合理的一幕出現了:電視台上的丈夫極力希望通過自己的表演擺脫自己妻子給自己帶來的任何負面影響。而正是因為這樣的一次表演讓決定擺脫丈夫的妻子重新像鬼影一樣狠狠的纏上了他。他的餘生都擺脫不了她的影響了。
其實妻子想要擺脫丈夫的動機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做到婚姻中的祛魅這一環。
何為祛魅?我舉個例子
著名作家李敖和美女胡因夢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
當時李敖是家喻戶曉的知名作家,而胡因夢則是瓊瑤劇女主角、被稱作“台灣第一美女”。
李敖對胡因夢一見鐘情,之後展開了熱烈的追求。兩個人很快陷入了熱戀,迅速閃婚。
但這段婚姻隻維持了短短的115天,結婚三個多月後兩個人就分道揚镳了。
圍觀群衆紛紛表示不解,畢竟才子戀佳人,又是轟轟烈烈的真愛,卻緣何閃離?
後來,有記者就這段婚姻采訪李敖的時候,問他:“胡因夢那麼美,對你又那麼癡心,為什麼你舍得離棄她?
李敖問答:“我是個完美主義者,有一天,我無意推開沒有反鎖的衛生間的門,見蹲在馬桶上的她因為便秘滿臉憋得通紅,實在太不堪了。”
面對這句帶着嘲諷的調侃,胡因夢淡然一笑:“同一個屋檐下,是沒有真正美人的。”
這就是沒有做到祛魅的戀愛。在婚姻之前的階段男女雙方也許隻能接觸到對方光鮮亮麗的部分。但隻有結婚之後,經過日久相處的磨合。激情逐漸褪去。互相逐步接受對方的不完美。
才能将日子過下去。這就叫祛魅。
所以amy會不會再次棄自己的丈夫而去。我很難說。
但是他們這段僅憑借激情就倉促結婚最後不适應導緻扭曲的糾纏的婚姻。卻讓我想起了圍城裡的一句話:“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如此的婚姻。那婚姻的圍城之内不會住着消失的愛人。有的隻可能是特洛伊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