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種"暧昧"的感覺,我還是會有一種想把故事凝煉概括的沖動,這可能是從商業片和學語文帶過來的思維模式。在看《情書》的時候,這種暧昧是中學少男少女的青澀美好的暗戀,但暧昧在這部片子裡是一種不那麼讓人舒适的感覺。看電影的時候覺得愛麗絲是一個美好純真讨人喜歡的形象,映後讨論發散之後對于愛麗絲的純真有了一點懷疑(懷疑它是否存在于現實世界,懷疑它是導演因為不存在而刻意創造的小白花,我很不喜歡小白花這個詞,大概是因為它給人最主要的印象是脆弱而非美好),我現在傾向于認為愛麗絲的純真是一種早熟,背負了生活的重擔和經曆了一些成人世界的區别對待後,仍然選擇做自己,去跳一段屬于自己的芭蕾,哪怕穿着不合适的服裝,穿上足尖鞋之後也可以不在乎,因為這些所謂的規則/合适不過是人定出來的罷了。
降一星是覺得電影缺了點什麼,至于到底是什麼,我也說不出來。
記錄一些有趣的場外因素,有個女生穿了黃綠條紋的衛衣配了個黑馬甲,這讓我覺得很春天,好像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就看到她了,真巧。她應該是第一個來的人,然後hwy和ljm一起走進來也讓我很驚訝,開場前才下電影有一點緊張,春天的開場歌單我隻放了一首《日光》,不過也很滿足了,畢竟圖書館的投影儀聲音效果很一般。
回憶一下别人想象的青春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