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來自k星球的k小貓,一個嚴肅有趣的電影交友社區

2021年8月5日,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的研究員Niklas Boers在《自然-氣候變化》期刊上發表研究。

研究指出人類活動加劇全球變暖,驅動大西洋洋流的系統逐漸失去穩定,甚至可能崩潰導緻全球氣候系統發生劇烈波動與氣候變化。

歐洲、北美地區可能陷入極度寒冷。

也就是說,最壞的情況,電影《後天》的末日景象将成真?

...

《後天》電影海報

2004年上映的電影《後天》對觀衆來說,也隻是一部去刷特效的片子。

好萊塢拍過多少末日題材的電影,地球人都知道,沒人會當真,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媒體熱度,用來消遣的罷了。

就像09年上映的《2012》,制片方特意選定了2012年12月。

因為2012年12月21日,正是瑪雅人預言的世界末日,瑪雅人的日曆到那天為止,再沒有下一頁。

結果,那一天果真來臨,大家抱着吃瓜的心态等着,笑着,然後就散了。

...

《2012》電影海報

《後天》也不例外,除了被誇特效,也曾被媒體批評劇情老套、欠缺科學依據、誇大全球變暖,《芝加哥讀者評》甚至稱之為一部愚蠢的電影。

但在疫情肆虐的今天,在經曆過如電影《傳染病》所描繪的抗議措施和恐慌之後,相信我們大多數人對災難已經抱有很大的敬畏之心,會更加審慎地看待一些似乎危言聳聽的設想。

...

《傳染病》電影海報

那麼,《後天》描繪的末日景象到底是怎樣的?

在電影裡,氣候學家講述全球氣候變暖會使得南北極冰川融化,大量淡水湧入海洋阻斷北大西洋暖流的正常運轉,進而引發全球氣候異常。

...

《後天》中,氣候學家講述全球變暖的後果

也就是說,在全球暖化及全球寒化之後,地球将在某一時刻,進入一個新的冰河時期。

電影開始,南極科考隊在采集數據,突然,冰面出現裂痕,在來不及思考的時間内,南極冰川被一分為二,巨大的裂縫看不到盡頭。

...

被一分為二的南極冰川

而在人類聚集的地方,人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極端天氣:美國亥俄州氣溫達到了43攝氏度,葡萄牙最高氣溫達到了史上最高的47度。

電影裡的氣候學家在提醒人類:溫室效應正在引發地球的大災難,北極冰川的融化,會讓地球回到冰河世紀那樣的劫難。

在人類看來,科學家們每年都會出一些危言聳聽的言論,否則如何證明他們的研究有價值呢?

但很快,打臉人類的時刻就來了。

格陵蘭島附近海水瞬間降溫13攝氏度,天空中群鳥逃竄,群獸異動。

...


南亞新德裡飄起大雪,城市陷入混亂。

...

東京天降碩大的冰雹,民衆被砸傷,商鋪和設施被毀。

緊接着,宇航員觀測到異象:三個風暴雲團正在悄然形成。

...

巨型龍卷風席卷洛杉矶,樓宇瞬間被摧毀殆盡,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人類如蝼蟻一般被風暴宰割。

...

不僅如此,澳大利亞遭受有史以來最迅猛的台風襲擊,不列颠島和北歐的特大暴雪在持續24小時後沒有任何停止的征兆。

...

英軍三架直升機在穿越風暴雲團時,低溫風眼的冷空氣瞬間凍死發動機和螺旋槳,直升機紛紛墜落。

幸存的士兵打開艙門的瞬間就被凍成了冰。

...

極端天氣下,加拿大新斯科夏的海面升高25尺(約8米);下了三天暴雨的紐約交通陷入癱瘓。

...

沿海附近數十米高的海嘯襲來,海水暴漲湧入紐約,整個紐約被海水吞噬。

...

根據觀測,七到十天内,風暴雲團冷空氣快速下沉帶來的急劇低溫會覆蓋全球。

在暴雨後,會迎來新的冰河時代。

...

瞬間風暴來臨,紐約氣溫驟降,大雪将街道積水全部冰凍,紐約被暴雪侵蝕。

...

最終總統執行氣象學家安排的疏散計劃,成千上萬的南部民衆往南邊的墨西哥逃避這場劫難。

...

與此同時,據觀測,三個風暴雲團的行進範圍在不斷擴大,其中一個将在一小時内抵達紐約。

刹那間,風暴雲團帶來的冷空氣下沉,高聳入雲的建築頃刻間被冰封,中心溫度下降到零下一百多度。

...

在酷寒裡的漫長等待中,風暴褪去。

在暴雪覆蓋中的紐約,無論是象征美國的自由女神像還是萬噸級的巨輪,都沒能幸免。

...

和衆多災難電影一樣,《後天》的設定也是:在自然災難來臨時,除了恐懼和奔命,人類無能為力。

這大概是災難電影主創們的共識了吧?

我相信,在我們祈求疫情趕緊過去的今天,這也應該成為了我們的共識了。

...

人定勝天,是無知與傲慢。

高喊人定勝天的,不是蠢就是壞。

在科學警示面前,最好敬畏。

在自然災難面前,牢記人類是命運共同體。

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好了,今天的電影推薦到這兒,點個小關小注,每天為你分享更多好電影!如果你也是電影小達人,來K星球appPK猜電影過過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