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的一部劇~足夠深刻、全面,推薦去看!
Jamie,一個懦弱到害怕打針,被逮捕時吓尿褲子的13歲男孩,舉起刀并連捅同學七下。
四集迷你劇,所有人都想弄清楚一個問題:
Why?Jamie為什麼這麼做?
若按下Jamie天生的人格問題暫且不談,那麼答案就變得清晰:家庭,學校和媒介産品。
首先,可以說,若非家庭的缺位,這場悲劇定然不會發生。家庭對Jamie的傷害主要體現在兩點:情感忽視和父權影響。從表面看,Jamie一家人似乎是完美的,父親是老實隐忍的藍領,母親雖情緒化但也勤勞溫和。這對深愛孩子的父母,養育出了善良聰慧的大女兒,而問題卻集中在Jamie身上爆發。在劇中,Jamie始終糾結一個問題:他人是不是喜歡我?因為他注意到,父親始終在他輸球時扭過頭去。雖然父親不言語,但失望和厭惡,還是由此表現了出來。在家中,他在情感上并不是被完全接納的。同時,母親對父親無條件的順從、崇拜,連帶着女兒也忍受着父親的脾氣和安排,父權在這個家中清晰展現,Jamie對女性的輕視可以說在家中已然萌生。
劇中,警察是這樣描述學校的:“Does it look like anyone’s learning anything in there to you? It just looks like a fucking holding pen. Videos in every class.”我無法去剖析英國公立學校的問題,但其顯然充滿了混亂與緊張。學生大部分髒話連篇,對規則滿不在乎,老師僅因維持基本秩序都已疲憊不堪,更别提傳授知識、培養品格。
然而,在表面的無序之下,還湧動着由人際關系彙成的暗流。當若幹個人彙集在同一個時空中,伴随着階級和競争,社會就會出現,在這一點上,人和動物一樣殘酷。Popularity成為讓Jamie苦惱萬分的事情,正如其困擾世界上其他的千千萬萬個青少年。在這種評價體系下,他是醜的,是屌絲,是不受歡迎的。這種惡意,在社交媒體中被放大,女孩對Jamie肆無忌憚的嘲諷終是徹底惹怒了Jamie。
Ig, 是劇集另一個重要的線索。在Z時代,諸如ig的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往往是超乎我們的想象的。黃色和暴力通過成千上萬個帖子侵蝕青少年的價值觀的同時,各式各樣的社群也正成為他們構建歸屬感和自我認同必不可少的養分。無論是否樂意,他們都被裹挾着注冊賬号繼而發帖,一并接受網絡帶來的贊美、嘲諷或謾罵,感到與他人聯結,也忍受着社交壓力。
最後,我們來分别回答一下幾個問題。
一個如此懦弱的男孩如何能對他人連捅七刀?
暴力電影、視頻、遊戲,各式各樣的暴力媒介内容想必在他眼前上演了無數次,讓他足以對此麻木,習以為常。
為什麼Jamie會如此在意女孩在ig上對他的嘲諷?
因為社交媒體對他而言是如此重要。面對學校中社交的壓力,任何的負面評價都足以摧毀他脆弱的神經,讓他恨之入骨。
為什麼Jamie一直理直氣壯地叫嚣着自己沒錯?
片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點,Jamie一直稱女孩是Bitch。懲罰一個bitch,在他眼中是合理的。學校無法給予他基本的教育,教會他規則與法律,培養他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網上的厭女文化對他的影響也注定使他學不會尊重女性,女性是妞兒、好玩的物件兒、男性的戰利品。由上,他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了合理的邏輯。
回答最開始的幾個設問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