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剛開始看這封面還以為是部恐怖片,這種頭向下傾斜眼睛向上看的動作老是讓我想起跟《發條橙》裡的那種“庫布裡克凝視”。但看了之後發現完全不是一回事。電影開頭很無聊,根本不知所雲,以上帝視角快速的講訴了一遍每個人的愛好和個性,并以一種比較荒誕的形式交代了一下背景(特别是其中一個場景,幸好我帶了耳機)。到了電影中間階段故事開始有趣了起來,艾米麗找到了幫助他人的快樂(也為後來人們幫助她埋下伏筆),并且找到了跟自己性格相像的尼諾。接着就到了電影的高潮部分,也是我覺得全片最對我胃口的一部分(不知道為什麼每次第一次看一部電影隻有感情戲感觸最深,是我寡太久了嗎)。

艾米莉開始考驗尼諾(“考驗”一詞可能用的不是很恰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其實艾米莉的每一次心理活動都會由玻璃人老爺爺和艾米莉的對話中幫助觀衆梳理一邊:從一開始艾米莉不确定是否喜歡,到怯于表達,再到“愛要大聲說出來”。有人說電影的後半段太作了,我反而覺得這是電影的精華。這一切其實在電影的剛開始就交代了。電影一開始說艾米莉的艾米莉缺乏父親的關愛,從而做檢查時會心髒狂跳,還有母親是一個神經質的老師。這些其實就是暗示艾米莉是在一個缺愛的環境下長大的,艾米莉缺乏安全感,這才有了艾米莉後面的一系列行為。說實話,艾米莉跟我們很多人很像,明明很喜歡對方,卻又總是在考驗對方,其實就是怕自己會受到傷害而已。回避型依戀人格可能會對這部電影感受頗深,希望我們都能像艾米莉一樣能找到經受住我們考驗的那個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