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複一日地默念那些信戳的日期。那些數字,在她那裡似乎是可以提取出信息的摩斯密碼。

她把他所有生活中的照片,洗出來,貼在一本厚厚的雜志裡。

電影結尾的時候,隻說,方文在畢業考試之後,選擇了成為一名出租車司機。而并沒有交代,李米是不是從那時候起,也是一名司機,又或是在方文四年前離開後,才選擇了這個職業——一個在信息不通暢時代可以短時間接觸更多人的職業。

李米就這樣頂着雀斑和眼袋,一遍遍地追問和解釋。

窗外是慢幀滑過的人群。

...
圖片來自網絡

1、你TM怎麼不去死啊

乘客說:你可以選擇不去看那些照片,你也可以選擇搬家。

李米說:我不要,我就想找到他,然後對他說一句——你TM怎麼不去死啊。

然後呢?對他說完這句話以後,然後呢?

也許,發洩完這四年你不告而别,除了54封信所帶來的重複問候外,杳無音訊的憤懑後,李米也真的不知道生活的下一步要駛向何方。

然而這場她拼命拼湊的假象,似乎已經替代了得到答案後的所要面對的生活的慘淡,就像整部電影中,她唯一一次捶打劫持她的疑犯,是在聽到他們弄丢了她的雜志——她在那一刻任由情緒宣洩,一如她好像已經不再需要生命一樣。

那本雜志,就是李米的希望和念想。

就像小香,是裘水天的希望一樣。是他可以不管任務,不要報酬,隻為給自己留下一絲生活念想和渴望的存在。

...
圖片來自網絡

2、湖底對自己是無底的,岸對自己也無岸

這是一個坐在人行立交欄杆上的詩人,死前口中默念的詩。

他說:“湖底對自己是無底的,岸對自己也無岸,它的水對自己也是不濕不幹的,它的波浪也不感到單一和個别。”

對隔岸觀火的人來說,他們會看到湖水、看到岸、看到潮濕的湖水,和那些或奔騰或安靜的浪。

而對它們本身來說呢?

湖底無底、回頭無岸、水無所謂鹹濕、每一朵波浪也有自己的紋路。

如果思念對我來說是深不見底的,如果從愛上你的那一刻我便已經沒有了回頭的岸。那麼,旁人眼中的放下,對我來說就像耳旁的風。

每次當我想要和你告别的時候,為什麼我腦海當中浮現的總是:I wish I knew how to quit you.

我曾無數次幻想我們重逢時的場景,卻一次都沒有做好準備。

...
圖片來自網絡

3、你們說筆迹不是他的

你們說筆迹不是他的,對不上。

我說他化成灰我也認識,四年的時光需要的不是一句對不起,而是為什麼。

有了這個“為什麼”,我似乎就可靠着這個虛妄的念想,和升騰的渴望,繼續苟活下去,去直面生活的慘淡。

到那時,活在楚門的世界也好,出離被安排和設計的人生也好,我都不再懷抱熱忱,也終将僅有熱忱。

很多年前,你和我說:相知的人,會再相見。

我信了。

還好,你給了我最後一封信,日期是在警察局我們重見的那一天。

雖然我燒了以前所有的信,但最後那封信告訴我:你是方文,不是馬冰。

...
圖片來自網絡

方文從立交橋上摔下,摔在李米車上的時候,背景音樂是非常節制的,鏡頭給了掙紮的李米和試圖支撐住她的葉傾城,這個畫面讓我想到了《天下無賊》裡,同樣是警察的張涵予,告訴劉若英死訊的時候,劉若英所貢獻的吃烤鴨神級演技。

李米是周迅塑造的角色裡,我最喜歡的。迅哥在這部電影裡的表現,讓我十幾年前看到了一個片段之後,就刻在了心裡,以至于前一段時間想到她的眼神,想到她所刻畫的這個癡情的角色,内心就會湧起酸楚,想要找出電影再看一遍。

除了很多次地怼臉特寫和幾場情緒失控的恣意表達外,周迅的兩個動作讓我驚呼,一個是沖警官大吼已經找了自己男朋友四年後,非常委屈地去拉副駕駛安全帶,卻因為過于激動,而幾次都拉不下來;另一次是一個人面對出租車爆胎,想要拿備用輪胎換上,卻試了幾次都沒能成功,自己站在川流不息的高架上,來回踱步并甩開自己的手臂。

學院派可能永遠無法這般自然。

電影結尾的時候,并沒有把句号劃在李米去看方文冰冷的屍體,而是給了李米一段表述回憶的過程,那是他們剛剛認識的時候,那裡沒有那麼多漫長的等待。


李米說:“我們都不起眼,沒有人在乎我們,他說遇見我,是他那麼大最開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