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一次看的時候,被人物關系和情節推進搞得暈頭轉向,隻留下張曼玉的旗袍好美和香港好窄逼的印象。後來又看過幾次,仍然是暈暈乎乎的。像一個醒來後逐漸在消散的夢。

看過張曼玉和梁朝偉的采訪,再加上一些年歲增長,這次再看就明了很多。相鄰而居的兩對年輕夫妻,一個丈夫和另一個妻子默默搭上,剩下的丈夫和妻子隻能一起消化這個事實。

英文名字翻譯成In the mood for love,我覺得好貼切。一對兒已經在愛,在欺騙,在逃跑。剩下的一對兒,隻能追随這種愛和欺騙,去模拟,去猜想,直到兩個人也生出愛的心情。

隐去其他角色的臉,隻留下聲音和背影的拍攝手法,以及舍去男女主角與各自配偶的故事,都是為了讓觀衆的注意力隻集中在主角身上。這種過度放大的方式,也加重了電影的窒息感。逼仄的走廊,窄小的客廳,以及約會時窄逼的卡座,都在為這種窒息感服務。肢體動作一收再收,甚至連呼吸也隻能短淺,謹小慎微的兩個人,在時刻監視的狀态下,模拟禁忌的戀情。

張曼玉的旗袍,除了作為标刻提醒觀衆時間流逝外,也在情緒方面起到反襯的作用。旗袍的花紋越絢麗,張曼玉的感情就越濃烈,而她的舉止就越克制。那些花似乎要從她單薄窄小的身軀中跳出來,來宣告這段戀情的存在。心花怒放,開在了衣服上。

結局三分鐘柬埔寨的空鏡,滿屏的泥土沙石。似乎是永恒存在的建築,在它面前,人是渺小而短暫的,更何況人的感情。這三分鐘的空無和緩慢,似乎在給觀衆情緒抽離的時間。當鏡頭拉遠,觀衆終于站在高處看到大片的世界,窒息感被緩解,然後燈亮起,又回到真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