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年華》在我心中是王家衛最好的電影。也絕對是他作品中最獨特的一部,與其他幾部經典都不同。主要是癫狂的鏡頭感(比如說标志性的抽幀)比較克制,場景也相對單一,而且不隻是“香港”的風景,對我而言更像是潮濕,摩登的夜上海。故事的把控還是很“絲滑有度”充滿獨特的魔力…
這部電影并不是在簡單講述一個外遇的故事,導演想表達的是在保守的年代下“說不出口的秘密”才對。在當時蘇麗珍永遠包裹在自己美麗的旗袍之下,那是她的體面,也是枷鎖,令她不敢逾越世俗規矩。
在王家衛的鏡頭裡,蘇麗珍的旗袍總是裹挾着一層暧昧的光暈。那些高領盤扣将她的脖頸包裹得嚴嚴實實,卻在行走間勾勒出清晰的曲線。旗袍是她的日常穿着,也是她内心世界的映照。
在2046房間的走廊裡,蘇麗珍與周慕雲無數次擦肩而過。慢鏡頭将這一刻拉長,旗袍下擺随着步伐輕輕擺動。王家衛用這種重複,展現了兩人之間逐漸加深的情感。每一次相遇都讓他們的關系更加複雜,每一道目光的交彙都透露着難以言說的情緒。
特寫鏡頭下常常關注蘇麗珍的側臉,她的睫毛在昏黃的燈光下投下細密的陰影。欲言又止的瞬間,被旗袍高領遮掩的喉結微微顫動,洩露了内心的波動。王家衛用這種克制的手法,展現人物内心的掙紮。沒有直接的情欲表達,隻有旗袍下若隐若現的肌膚,在訴說着難以啟齒的渴望。
在雨夜的電話亭裡,蘇麗珍的旗袍被雨水打濕,緊貼在身上。這是全片最接近情感釋放的時刻,卻依然以克制告終。她最終選擇了離開,留下被雨水模糊的背影。旗袍依舊挺括,卻浸透了無法言說的遺憾。
王家衛用旗袍展現了一個關于欲望的故事。精緻的盤扣既是日常的穿着,也是情感的象征。在《花樣年華》裡,情欲從未真正綻放,卻在克制的表現下顯得更加深刻。這種含蓄的手法,讓欲望在旗袍的包裹下愈發微妙,也讓克制在情欲的映襯下更顯複雜。
“最後周慕雲找到了他的答案,而蘇麗珍找到了她自己”他們都是及其謹慎和有禮貌的人。故事沒有結局,就像那些永遠扣到最上面一顆的旗袍盤扣,将動人的秘密永遠封存。假如兩人真的在一起的話,那暧昧的氛圍就被破壞了,自然也就不再是《花樣年華》了。那張缺失的船票投射出的恰恰是中國人的内斂含蓄以及情感上的寄托。不過假設将這個故事放到現在,他們兩人的結局絕對會不一樣,時代如何,愛情就會如何…(其實接下來這段我本應在2月14日重映當天就寫完的隻不過有點懶)
王家衛原計劃将《花樣年華》拍成《三個關于食物的故事》。用三個與食物相關的東西/場景-電飯煲、方便面、便利店串聯起影片故事,并談論男女之間的關系。
最先完成的是2000年便利店的故事,接下來則是60年代電飯煲的故事,結果越拍越長,方便面的故事也就無疾而終了,片中僅有幾個鏡頭的電飯煲,構成了經典的《花樣年華》,而便利店的故事,王家衛把它擴展成了《藍莓之夜》(題外話我個人真的很不喜歡《藍莓之夜》)…
這次重映的短片加到《花樣年華》中湊成一段平行世界的故事還是有些不搭調的,畢竟當初的想法與最後的結局天差地别(當然我本人更加不認同網上某些群體所說的“性騷擾”言論)或許這隻是王家衛年齡大了見不得離别吧…
在這個短片中,蘇麗珍終于敢于直面情感,她流着鼻血來到周慕雲的便利店說“我終于找到那個女人了。”她不再受困在保守的旗袍之下。而當周慕雲吻向這個已然“醉了”的女孩時,她更加大膽,更直接的,迎上了周慕雲的吻。
作為“彩蛋”,相對來說更符合現代人的愛情觀念,讓原片裡那張缺少的船票,得到了最直接的情感出口,這并沒有沒有改變原片的故事與表達,但在感情上給予了觀衆極大的滿足感…
花樣年華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羅生門》光影之間陰暗的人性
在滂沱大雨中,羅生門斑駁的廊柱在閃電中忽明忽暗,猶如人性在真相與謊言間搖擺不定。黑澤明以極具表現主義的鏡頭語言,将這座破敗的城門打造成一個巨大的道德審判場。 樵夫、強盜、武士之妻、女巫,四個陳述者在鏡頭前輪番上場,運用特寫鏡頭捕捉 ...
重看《一一》
每次重看《一一》,我的感受都不同 ,對于我來說,這是最令人感動的一部電影… 影片叙事結構比較複雜,這個大家庭中的每個人物都有一條完整的叙事線,多個情節反複切換,運用宏大叙事傳統,以一種情景劇的框架來結構故事。從形式上看,《一一》既 ...
重看《色,戒》
《色,戒》是李安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有時會是《飲食男女》)這也絕對是他最特殊的電影,李安心思細膩又溫柔,适合這種類型的愛情故事,這一點在他此前執導的電影也能看得出來。 首先“色,戒”二字并非隻是簡單的色情和戒律,李安将“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