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最後狗和機器人還是錯過了。

錯過的原因,從機器人的想象來看,一是,機器人已經不完美了,二是,狗有了新的機器人。

但這不是他們錯過的真正原因。因為,即使這一次他們相認并且在一起,但下一次,他們還是會被分開。

電影顯性表達的是相知相愛但沒有在一起之後的一絲遺憾以及學會放手開始自己生活的勇氣與雲淡風輕。

但再深究可以發現機器人沒有和狗在一起的原因是狗的不努力和花心,和浣熊在一起是因為浣熊的一眼萬年。為什麼這麼說,從狗和浣熊的行為就可以看出來。

先看狗。

機器人躺沙灘之後,可以看一下狗做了哪些。一拉(拉不動)二打(打電話,電話線斷了)三跑(跑辦公大樓,被距)。之後就啥事沒做,靜靜地等六一兒童節。

如果真的孤獨寂寞如果真的愛如果真的想在一起,這麼長的時間應該會努力地想出其他辦法。但是這段時間,狗狗做了哪些?滑雪、保齡球、放風筝。

也就是說狗的生活可以被這些填補,而且獲得這些相對而言沒有那麼難,也表達了狗花心的一面。但除了正式渠道去救機器人,狗再也沒有想想其他辦法,隻是想沒有做,甚至想都沒有想。

也就欺負機器人性格好,能夠默默等待,不斷靠做夢維持下去。要是任何一隻動物放沙灘趟半年,不得跳起來罵髒話了。

再看浣熊。

浣熊在回收站看到機器人的頭之後,最後把他整個拖回,然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以自己擅長的方式改造了機器人。

浣熊看到頭然後整個拖回,說明之前和機器人有一面之緣,也說明他有去找機器人的“殘骸”。

從階層看。

狗天天不用工作,住高檔住宅區,随時随地可以出去玩。

浣熊去回收站找東西,工作在洗衣機房的負一樓,能夠自己DIY,住的房子有閣樓。

從動物屬性看

導演把角色設定為狗和浣熊應該不是随意的。

聯想動物本身的特征,如果用以賽亞·伯林的分類,狗是一隻狐狸,一隻不滿足的聰明的坐享其成的狐狸,浣熊是一隻刺猬,一隻有技術的堅韌的會取悅自己的刺猬。

導演把片名取為Robot Dreams,不是其他的,我想主角是機器人,從機器人批判以上兩種人的“渣”,應該是更好的視角。

看短評和影評很不滿意顯性表達的那一層意思。

當然,狗和浣熊的行為純主觀解讀,好與不好,合理不合理,是個人都有自己的尺子。

但就上述分析來看,都不是很啥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