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學上認為每個人在第一次和人見面時,都會對可能性做一個評估,隻是這個過程是在0.01秒就完成了的,甚至自己都沒察覺。

2、親密關系中的讓渡是自願的選擇,不能以此要求對方,當在一段關系中過于追求絕對的公平,就沒意思了。

3、真實的戀愛邏輯是複雜的,但磕CP的戀愛邏輯是由我寫的。

4、現在的年青人往往擔心一段關系在建制化的過程中變得庸常,但怕它變得庸常,其實可能是把它擺的太高尚了。

5、很多人在生活中是有被壓抑的部分的,所以會把親密關系當做一種救贖,一種從生活原來的框架裡逃離出去的救贖。

6、戀愛課程其實剝奪了你在戀愛中的體驗,它是會讓不确定性減少,但對于親密關系來說不确定性的減少不一定是好事,沒有知識引領更直覺的荒原狀态會讓你容易失控,但親密關系的本質就是失控。

7、想要一帆風順的平穩結果,你就會失掉那些激情燃燒的歲月,想要激情燃燒,你就要承擔受傷的風險,不可能既要又要。

你是否明白什麼是生活的必需品,結婚是生活的必需品嗎?傳宗接代是必需品嗎?房子是必需品嗎?獲得所謂的認可是必需品嗎……快樂是,你是否真正地感覺到我的人生不枉此行,因為你和這個世界唯一的連接就是感受,我可以活到死,我還可以生一個孩子讓他也活到死,如果我都沒辦法讓我的生活脫離痛苦,那我活下去的意義是什麼呢。我意識到我的一生終将會死亡,而活着就是為了取悅自己,判斷的标準就是我願意,或者我不願意。

普通人即便你取得了什麼成就,你還是會把自己認知為普通人,人想好好地過這一輩子就是很難。很多人想用自己掙很多錢或者取得了什麼舉世矚目的成就來說服自己:我的人生是值得過的,但如果他們真的僥幸取得了那樣的成就,他們也依然會覺得這些東西啥都不是。

主體性哲學認為我就是主體,我現在面對的所有都是客體,好處是理性,最大程度用最少成本獲得最高效益,但會喪失一些東西,遇見人之後的第一想法是他能給我帶來什麼,遇見物之後的第一想法是這個東西如果是我的該多好,你非常清楚隻要你足夠努力足夠有能力,就能獲得你應得的東西,但你不快樂,你沒有親密性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