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點還蠻吸引我的。

第一個同理心是需要付費的。我認同,我其實一直覺得好的親密關系(朋友/愛人/父母)真的很珍貴,ta們能夠承接住你的情緒,無論好壞。但是我現在一沒有愛人,二家人也都是情緒逃避型人格。我隻有朋友。

我和我姐生活,一直很難受的一個點就是,她是一點都不能接受壞情緒的人,每一次我無意地歎氣她都會發脾氣。那個瞬間,和這份記憶延伸的時間裡,我覺得我承受了雙倍的負面情緒,斷掉了和她的情感鍊接。

所以真的感謝我的朋友!!!尤其心情很down的時候和好朋友說兩句話我就會很開心了哈哈哈。

第二個席瑞說現在網絡世界越來越像現實生活的複刻。我覺得網絡世界不是現實複刻,而是現實的情緒放大鏡。它或許不再烏托邦,或許會和現實不斷重疊,但永遠不會和現實一樣。

網絡世界可以讓善意被無數倍放大,惡意也同樣。所有一切的情緒,經過互聯網,經過和指數級的人數鍊接,被不斷放大之後,情緒反饋都是加倍的,過量的,與現實脫軌的,超出普通人日常所體驗,所認知的情緒閥值。可能大家都會成為“十五分鐘”的明星,如果在這15分鐘内收獲的情緒反饋是正向的,會上瘾一樣的想要更多,渴望成為“流量”。

第三個标簽越來越不帶有批判性,成為主體表達自己是誰的工具。的确有的标簽開始變成這種,也有些是新興起的,像星座、mbti和社恐社牛。但是也有很多被互聯網創造出來的,惡意滿滿的标簽呀,田園女拳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女權這個詞已經被污名化了。

像上面說的,互聯網是情緒放大鏡,有一些标簽會被加倍調侃而變成梗,就會有另外一些被加倍痛罵或加倍喜愛。甚至有些時候,這些情緒都是可以一夜翻轉的。就好像野草一樣,輕飄飄而易燃,今天被東風吹倒,明天被西風吹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