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已經放出的第一、二集來看,不論是服化道,還是劇情以及演員的表演,都屬上乘。本篇抛開這些不談,個人想簡單談一談導演在劇中給出的暗示。

在安娜與嶽父見面的場合中,安娜花錢請來的假父親問道,女方這邊需要為婚禮準備些什麼的時候,嶽父說想要兒媳婦買的奔馳,其實嶽父意在買什麼都可以,兒媳婦的心意最重要。但是“事實 fact”這句台詞不管是演員說台詞的節奏還是神情都有些許停頓,表着重的作用。

另外,在與丈夫引薦的理事鄭希成見面的場合時,牆上挂的一幅字是“交友以信”,意思是誠信是交友之道。曆來韓劇以精美的場景道具令人欣賞,所以導演放在這裡的一幅字也是别有用心的。
結合上面兩處劇中的暗示,導演是想向觀衆傳達出與安娜交往的周邊人都是非常看重“誠信”這一品質的,而這恰恰與安娜一直用謊言塑造的人生相悖,也暗示着安娜謊言一般的人生最終會坍塌。看似是一部女主靠謊言成為人生赢家的爽劇,其實導演還是想通過安娜的一個個謊言從而步入深淵的過程來告訴觀衆,雖然韓智媛前輩每天努力生活卻仍不如意,這也是絕大多數普通人的寫照,但是至少她是踏踏實實地在生活,無愧于自己和家人,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數。就像《教師情事》當中克萊爾和艾瑞克之間的禁忌戀愛,雖然一時很甜蜜,但是随着這段感情的曝光,對他們自己和家人、朋友都造成了難以忽視的傷害。
劇中的安娜步入上流社會,與她的聰慧以及努力分不開。



安娜在高中時期,就有意識培養自己的美術才能。在終身教育學院成為教授後,每天努力學習美術史的知識,所以才能在學生面前更加從容講課,讓自己成為最受歡迎的老師。
電視劇與現實的區分在于電視劇中會有虛構和誇張的成分,這部劇除了将安娜塑造成一位聰慧和努力的女性之外,她也是一個患上雷普利症候群的女人。“雷普利症候群”,即人陷入了提升身份的欲望而不斷說謊,以緻于最終自己也難以分清究竟是真實還是謊言,而生活在幻想中形成的人格障礙。
換湯不換藥,這部劇聚焦的還是貧富差距問題,如《寄生蟲》。安娜起初也是兢兢業業地工作,但是在小理事的一次次鄙視之下,她的自尊心被踐踏,加上家庭貧困、學業止步不前、母親患病等一系列壓在她身上的重擔,小理事的行為成為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于是,雪夜,她憤怒地拿走錢、小理事的履曆、護照等,開始新的人生。
“女主改頭換面重新歸來”這樣的劇情屢見不鮮,但是《安娜》這部劇對于安娜過上謊言人生是有一個過程的,而非一蹴而就,劇中也有清晰的時間線。這次裴秀智的表演也很出彩,冒充他人過上華麗人生内心并非是真正幸福的,反而每天是如履薄冰的,害怕自己被揭穿,害怕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所以在裴秀智飾演的安娜身上,能看到安娜無論得到了什麼,都好像不是出于内心真正的開心,臉上的笑容仿佛都是為了掩飾什麼,是一種虛假的喜悅,這樣的一種心情才是過上謊言人生的安娜的心情,而非覺得自己坐擁一切,無所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