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喜欢黑白电影 有复古的味道.
原来意大利????????以前是禁止????离婚的啊 我这么地孤陋寡闻 这么地不了解意大利史 我都不知道????♀️.
看完电影 我对爱情的看法更消极了 之前看到的记忆深刻的一句话——“爱意产生 多是女方漂亮” 又在我脑子????里闪现.并且我对婚姻这种男女绑定的形式更加失望了 甚至觉得结婚形式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结婚的好处到底是什么? 现代社会和电影里呈现的时代不也是一样嘛 现在这么高的离婚成本和这么大的社会压力导致很多人不敢结婚.我觉得那些走入婚姻的人要么就是脑子????不清楚 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人 要么就是认清了婚姻的本质但是还是自愿走入婚姻的真的很勇敢的人.当然 我不属于这两类人.
我开始很不理解女主女儿为什么看到父母的婚姻现状还要执意结婚 我看到父母“失败”的婚姻后我就不愿意结婚 为什么女主会做出和我完全不同的选择?但是后来我想想又觉得很合理 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代代相传的吧 一代一代总觉得能改变 总觉得下一代的命运会比上一代好 其实根本不会变 男权体制不变 绝不可能变 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相似 就是这样惊人的循环往复.我想这也是导演把结尾设为女性选票而非成功跟着另一个男人私奔的原因吧 导演也看到了男人伤害女人????只是表现 而体制才是病根.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一个男人???? 我想 就算女主最后成功和那个男人逃走也不会真正自由的吧.
我一直觉得女权社会 母女关系是非常可悲的.和《出走的决心》一样 这部电影里的母女关系也表现出 母女互相亏欠又互相救赎的状态 呼应了现在“girls help girls”的口号.
男主每次“家暴”(准确来说是故意伤害)以后都拿“你知道的 我以前打过两次仗”当借口 每次看这种男方做了错事 像施暴 出轨等等后忏悔的故事 我都会想到余华的话——“他会求你,他甚至会下跪,他还会打自己的耳光,你都不要心软 他会一次次的发誓 男人最喜欢发誓 他们的誓言和狗叫没有什么两样 你都不要相信”以前我总觉得人都有好有坏啊 世界上是会有很好的男生的啊 可能是我经历了一些事情 身边的男生基本上都给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我好像也对男性的态度很消极了 我现在好像明白乐乐说的“男的都很恶臭啊 不知道有什么可爱的”这句话的含义了 男权社会95%的男性都会有男权劣根性 确实没什么可爱.
影片里把故意伤害转化为舞蹈形式的片段被广泛讨论 有些人说是在美化“家暴” 也有人说和《好东西》一样 女性导演很擅长用轻盈的方式呈现沉重的事实.我更倾向后者 首先 电影是很明确的女性向和女权主义电影 美化“家暴”肯定不是导演的本意.其次 我之前看到一则说法:“传统“家暴”叙事是在消解受害者的反抗勇气” 它还类比了中国????????抗战 说:“我们都知道日本鬼子很凶残 中国人民受到深深的伤害 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打不过他们 就是因为在一些抗日神剧当中 没有着重细致的描写此类日军暴行 反而着重描写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 把日本????????人塑造成很蠢的样子.我们愤怒 但我们不会那么恐惧.”我很赞成这种说法.
有的人觉得女主长期受到伤害还对丈夫抱有幻想很蠢 但我非常理解她 我何尝不是一样 人有时候陷入到一种自闭 一种困境和局限中去 就很难参透一些别人看来理所当然 简单易懂的道理.当超脱出来的时候 真的会有那种被拍醒了突然顿悟的感觉.我觉得世界上的人尤其是东亚人都应该学会爱自己 我也是最近才慢慢学会爱自己 学会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为自己而活 不为别人而活.之前看到一句话:“你的心理健康 比你的工作重要 比他人的看法重要 比家人的心情重要 如果说 照顾自己的情绪 意味着他人短暂的失望???? 那就坦然地让他们失望去吧 不要和他人一起欺负自己 你内心的平静才是最重要.”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 我想 这也是《出走的决心》里女主执意要出走以及这部电影里女主最终选择逃跑和参与投票的原因吧.